将军令[出书版] - 分卷阅读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袍跪下,三呼万岁,一如从前做过的那样。
    皇帝微微不悦,但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开始询问有关那黑衣文士的事,陈则铭也一一答过,如此对了几句,突然便冷了场。
    身旁太监如木雕般站着,陈则铭也低着头不动,皇帝突然有种错觉,难道这屋里只有自己一人是活物?
    他看着跪在桌前似乎是低眉顺目的陈则铭,觉得自己的耐心正开始渐渐丧失。这个人为什么总这样不识趣,他冷冷看着他,为那份隐藏着的顽固而激怒起来。
    这样的静默维持了近半柱香,直到门外说杨大人到,这死一般的沉默才终于被打破。
    杨如钦进来,见状便明了了几分,开口便恭喜皇帝,皇帝瞧了他一眼:“喜从何来?”
    杨如钦笑道:“陈将军抓住的人名唤和恒,乃是律延手下一名军师,两年前受命潜伏到京城,以商人为名,结交了不少官员,听说这一次,也是靠一名许姓官员帮忙才进了天牢,如今得擒,将律延的阴谋掐灭于萌芽之中,着实是一大幸事。”
    皇帝不语,脸色开始缓和,隔了片刻道:“只怕还有同党。”
    杨如钦答:“大理寺正在追查中。”
    陈则铭一动不动,只盯着身前,似乎他们对答之事与自己无关,杨如钦看了他一眼,道:“第二喜则是恭喜万岁,失物复得。”
    皇帝也顺着他眼神看了看陈则铭,忍不住笑了笑:“杨爱卿说得过了吧,陈将军怎么说也是个人,怎么能说失物?”
    杨如钦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物:“万岁猜错了,为臣说的不是陈将军,而是此物。”
    皇帝一眼瞥过去,脸色已经变了些许,身侧太监连忙将那物取了过来,呈到他面前,那却是块方形玉牌,其间镂空,色泽幽碧,一看便不是民间之物。
    皇帝伸手接过,指尖禁不住微微颤抖,抚了抚那玉石,恍惚间又看见少年杨梁接过免死玉牌时微带促狭的笑容,愣了半晌,才抬头道:“这玉怎么在你那?”
    杨如钦低头道:“这玉牌是陈将军献给万岁的,他身负重罪,不敢亲自上献,是以托为臣代劳。”
    皇帝转过头,陈则铭伏倒在地:“罪臣不敢求饶,但求速死,以宽慰万岁之心。”
    皇帝见他终于服软认错,圣心大悦,之前那点不快瞬间便散了,微微踌躇片刻,问杨如钦:“你是第一个上奏为陈将军求情的,依你看,明日朝上如何判能让众人心服?”
    杨如钦还不及开口对答,却听陈则铭又重道:“罪臣只求一死。”
    众人都有些愕然,面面相觑。
    本来皇帝按下这重罪不提审亦不宣罚,杨如钦便知道他并无杀陈则铭之心,此番他戴罪立功,就更没了杀他的道理。这当口宣他入宫,摆明已经是准备饶陈则铭一命,人人心知肚明,只是等皇帝自己挑明罢了。
    而刚刚那句问话更是表明皇帝已准备从轻处理。这紧要关头,陈则铭本人却如此的不识抬举。
    杨如钦回头看,果然皇帝已经沉了脸,那份来之不易的好心情被陈则铭一句话打得烟消云散。
    杨如钦心中奇怪,若是陈则铭真执意求死,为什么又要自己特意去陈府拿了这块玉牌来,看皇帝神色,这玉牌当真打紧,必然牵扯了些旧事,导致皇帝一看便心软。他为自己铺的分明是条生路。为什么此刻又执意求死。虽然满心疑惑,却顾不得细想,只低声道:“陈将军只怕是伤后入狱伤了身体,神智昏沉,胡话当不得真,万岁……”
    皇帝也不理他,只看着陈则铭。
    陈则铭果然抬了头,目光坚定道:“罪臣险些伤及天子,论理论情,于法于度,均是断不能赦,请万岁依法处治。”
    这一来,理直气壮得连杨如钦也有些哑口。
    皇帝的眼色更阴沉,屋中无人敢再进言,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寒意。
    陈则铭却并不避开他目光,两人如此针锋相对对视了片刻。
    皇帝移开视线,似是努力遏制住了怒气:“此事……容后再议。”
    杨如钦松了口气,陈则铭低下头,皇帝起身,立了片刻,突然抓住了手旁茶盅。
    猛见一物迎面掷来,陈则铭听风辩物,侧头避让,那物擦着他鼻尖而过,砸在墙上,撞得粉碎,茶水顺着墙流下来,颇似水墨山水。
    太监惊道:“万岁。”
    皇帝怒气未消,看着低头不语的陈则铭,平息了片刻,复又露出一丝笑容,点头道:“好,你当朕真不敢杀你是不是!!”
    杨如钦连忙跪下,沉吟片刻:“万岁……果然这么做的话……那和恒也算不虚此行了。”
    皇帝一窒,狠狠剐了他一眼,终于拂袖而去。太监宫女慌忙追了出去。
    待脚步声都远离,杨如钦转头看着陈则铭,摇头道:“将军你……何苦如此。”
    陈则铭仍跪在原地,并不言语,半晌终于垂下眼帘。
    此刻已经临近深秋,夜风习习,吹着人身上掩不住地生寒,陈则铭将衣服扯紧了些。耳边响起呜呜似哭泣之声,回身看,身后空无一人,只见秋风卷起落叶,低徊而去。
    他凝视在被夜色染成褐色的两堵宫墙,这条路他走过许多遍,那墙后原本有他的爱人和君主,此刻却都不存在了。
    杨如钦见他停步,也转了身来,低声道:“怎么?”
    前面的太监见状,提着灯笼也站住。
    陈则铭低声道:“又是秋天了……”
    杨如钦疑惑顺着他目光看过去,黑暗在路那一端聚集,其他的什么也看不到。
    陈则铭看着他,那神情却象在看另一个人:“……杨梁最后一次便是初秋出的兵,他曾说过……”杨如钦莫名看着他,不知道为什么,昏黄微弱的灯光下,他这个样子和杨梁特别的像。
    ……也许是希望将来某一天,事情步入绝境前能峰回路转,每个人都尚有余地可以周旋……
    杨梁说这话时带着的那丝不确定和灯下那个带着犹豫怜惜的神情,他终于能慢慢地解读。
    也许在很早,杨梁就已经知道事态可能会发展到一个不能收拾的地步,他是那样了解皇帝的秉性,明白那样的恶意妄为会带来什么,所以他给了自己那玉牌,所以他说了那个故事,所以他向皇帝举荐自己,他穿针引线,只是希望能尽可能的缓冲皇帝与自己之间的冲突,希望能给每个人一个机会……
    只可惜,那样的煞费苦心,到头来,还是免不了空忙一场。
    不可能的,杨梁。
    陈则铭轻轻摸着脸上的伤痕,那瓷盅绽开时,一个碎片在他脸上划了过去,而他已经觉察不到这样细微的痛楚。
    不可能了……
    ……这样的仇恨只能……不共戴天。
    他被自己的想法惊住,刺痛般深深吸了口气,猛然颦眉低下了视线。
    次日,皇帝庭议陈则铭之事。
    陈则铭平日为人谦和,鲜少树敌,而他与皇帝那挡子暧昧,日子久了众臣也都已有所耳闻。此番见他锒铛入狱,群臣惊讶之余,又见圣上对此事一直刻意不闻不问,分明有袒护之意,都生了这是皇帝家事的感觉。
    而上次杨如钦为陈则铭开口求情时,众人虽然不说话,万岁面上那一丝微笑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对此事将会怎么处理早都心下有数。
    皇帝自己若不计较,众人又怎么会强出头。
    于是这次皇帝再问,便不谋而合统一了口径,纷纷表示应该从轻处理,以笞杖贬职之类手段小视惩戒即可。
    偏生皇帝听了面色阴沉,不言不语,众臣心下惶恐,不知马屁如此用力为何没拍到位,都看着杨如钦。
    杨如钦跨出班列道:“按律应斩。”众人哗然,都道不可。皇帝皱眉。
    杨如钦环视一周,继续道:“可匈奴未平,此刻人才难得,斩了未免可惜,再者若杀之,难免被匈奴人笑自毁长城,损伤陛下圣誉……他苦心找到万岁遗失的玉佩,可见悔改之心甚重……”皇帝打断他:“你这不过是求情而已,和他们说的有什么区别?”
    杨如钦微微躬身:“天子之躯,万般尊贵,岂是他这等低贱臣子可以冒犯,所以万岁亲引弓弦,以示惩戒。然为正法度,不应只是如此。”皇帝听了这话,脸色微微和缓。
    他犹豫片刻道,“古往今来,笞杖和处死之间,便只剩一途――充军发配。”
    皇帝沉默片刻,微微颔首,群臣都讶然,这才觉出皇帝那股暗藏的怒气来源何处。
    当日,圣旨下达,将陈则铭所任官职全部免去,收回陈睹“安国公”称号及所赐宅邸,全家发配原籍宁南。
    他本意是想将他发配至更边远之地,着实吃些苦头,然而终究拧不过杨如钦吴过等诸位大臣的据理力争。
    殿上,皇帝看着不依不饶的杨如钦更是光火,这才知道发配之事其实上了杨如钦的当,可自己已经明确表态,却又不能当众反悔,于是半是讽刺道:“不如干脆发配到你府上?”这话棉里藏针,众人听了都是色变,杨如钦却不动声色绕开话题,只是引经据典地劝谏。
    他原本最长口舌之利,又心思快捷,一番话下来已经绕得众人晕头转向,纷纷赞同。
    皇帝见群情如此,最后体恤陈睹年老体弱,勉强修改了旨意。这样一来,终究不解气,皇帝提笔在最后又恨恨加了一句。
    ――遇大赦之日,亦不得赦免。
    写了又微觉迟疑,斟酌片刻,终是狠心掷笔。
    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权倾一时如日中天的陈家突然倒塌。
    临行路上,杨如钦来送行,见一行人衣缕蹒跚,哪里见得到当日富贵时的样子,不由怅然。
    陈则铭跪了下来:“多谢杨大人保我父母周全。”他因他年幼,一直并不怎么将他放在眼中,然而此刻却是真心真意感激他的回护,若是发配之地在边疆,一路颠簸,漫漫长途,父母经得起吗,他最揪心的便是这个。
    杨如钦连忙搀扶:“将军太客气,将军交出玉牌之时,便应该知道万岁念及旧情,必定不会大开杀戒。”
    他这几日隐约听说了那玉牌来历,更是赞叹陈则铭走了步好棋,迟疑片刻,忍不住道:“只是我不明白,明明万岁已经打算从轻发落,将军为何还一定要激怒陛下,落得个充军发配。”
    陈则铭半晌未语,隔了片刻才道:“我冒犯过陛下……陛下他不会忘记,此刻纵然因为各种理由,放过了我全家,此后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也不能长久,届时再度发作,那必定会万劫不复。此刻明知道他不会杀我,何不趁机离开此地,以求苟活。”
    杨如钦看着他冷峻面容,心中疑虑难消,真的只是如此吗。
    他抬头看了看身后那城楼,那些飞棱翘角直指天脊,高大巍峨,却又沧桑无情。
    陈则铭移开了目光。
    这些青石瓦砾已经在这里矗立了数百年。他可以想见那里面,人们欢乐的愤怒的悲伤的痛苦的容颜,他们日复一日在这座城池中进行着自己的人生,以后还将继续下去。
    那是平凡,也是幸福。
    能为琐碎的事情烦恼,这本身便是幸福。
    他想摸摸那城砖,他曾经觉得那是温暖的,这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家,他离开了会觉得想念,呆久了会觉得惬意,现在他明白那其实是自己的错觉,城砖都是冷的,热的是人的心。
    这里的生活已经跟他无关。
    他的心也已经是冷的了。
    那,这些矫情的动作便不需要做了。
    前方坎坷,他有着去途未定的茫然和忐忑,却并不后悔,有些东西他必定要经历,而另一些东西则需要自己争取。
    陈则铭最后一次扫视了一下四周,他知道有一天,自己势必会再回到这个地方。
    ……以另外一种姿态。
    十数日后,匈奴便已得到消息――和恒被擒。
    律延虽然不置一言,到底懊恼如此轻易地前功尽弃。况且,隆冬将至,边城却久攻不下,匈奴很快便不得不撤兵。律延遥望京师,心中明白因为陈则铭所主张的坚守,此番终于是要无功而返了。
    而此刻,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奸细一案也因犯人不堪受刑自尽而告一段落,大理寺从犯人平时交往人员入手,布下天罗地网,但凡有来往者,绝不容情。
    最终此案共涉及了近十位的朝中官员,品级高者竟然达三品。
    一时叫冤者甚,然而证人已死,皇帝更发话从严处理,哪里有人敢网开一面。至岁末,被牵连者全部抄家,以叛国之名斩杀之,无一生还,一时间京城之中风声鹤唳,闻者自危。
    四年后,皇帝御驾亲征。
    在麒麟山,被律延使计引出。随后,三十余万匈奴兵将山下堵得严严实实,幸有青年将领言青不顾生死,带着信物闯出了包围。
    得知消息,朝野纷乱惊慌,这时才有人想起了当年曾力挫律延的陈则铭。
    皇后下懿旨,命吴过颁旨,召回陈则铭。吴过来到宁南,却被陈则铭以父母孝期未到为名坚决拒绝,只得悻悻而归。
    此时,杨如钦献计,皇后从之。再封陈则铭为枢密使,并交付印绶及亲笔懿旨,盖上了皇帝玉玺,改任杨如钦为钦差大臣,宣陈则铭火速入京。
    陈则铭听说消息,避而不见,杨如钦两次上门,均吃了闭门羹,索性命人一把火烧了陈则铭所居茅屋,这才将陈则铭逼了出来。
    陈则铭受命于危难之时,终成不世之功。
    据说皇帝在山上,已经浑浑噩噩,听到山下厮杀声时,问身边内侍:“这是要决一死战了吗?”
    内侍答道:“是陈将军领兵来救驾。”
    皇帝那一瞬间的神色不是惊喜,而是惊诧和忧虑,之后便是良久沉默。
    战胜后,在兵士震天的欢呼声中,一身黑甲的俊美将军迎回了他们的君王。
    人们山呼万岁,其声直入云霄,这一幕似曾相识。
    然而此刻是山颠,而非城下。
    四年之后的再次相见,四目对视的那一瞬间,彼此眼中的情绪是什么,当陈则铭再度跪倒的那一刻,他们各自的想法是什么,这些都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和体会了。
    皇帝回京后,立刻颁诏,认可了皇后危难时下的旨意,封陈则铭为从一品枢密使,并赐铁券丹书,黄金布帛,以示皇恩浩荡。
    这是陈家不曾有过的荣耀,只是来得太迟。
    陈则铭坚决辞之。
    皇帝命杨如钦前去说服,陈则铭无法推诿,最终受命。
    谁也不曾料到,这样的胜利仅仅只是开端,风生水起的变化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从来不会减少。
    当陈则铭双手过肩,自皇帝手中接过曾经期盼不已的一切时,他垂下了眼,无悲无喜,皇帝若有所思的目光再惊不了他的情绪。
    此刻的他淡漠而深沉,他内心在想什么没人再摸得清。
    曾经意气风发的脸庞,经过太多的磨练早已经学会了波澜不惊。
    而这一天,离他登上摄政王之位,幽禁萧定之日,尚有六年零三个月。
    【第一部终】
    【番外一】
    杨梁奉旨出战前一夜,与萧定有场异常激烈的争吵。
    实际上认识杨梁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是很少生气的,他的笑容永远温暖真诚,又带着些许满不在乎,这微带不羁的神情既显出他的自信,同时又让人接近的同时不得不将他看重一些,为此他的人缘从来好到让人吃惊。
    萧定登基后,他全无功名却被封为殿前司指挥使,那时候也是凭借他处世为人上的圆融,很快融入军中,为旁人所接受,不知不觉平了众人的口。
    杨梁大萧定两岁,从小一起长大。
    萧定是个性子有些乖张的人,行事经常偏激难以理喻。登位后,就更加的不苟言笑,令人难以琢磨了。
    没有杨梁这样的性情,在重文轻武的天朝,在这样的君主面前,谁也混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萧定将桌上的摆设全砸了个粉碎。
    杨梁站在满地纸笔当中,微微躬身作揖,坚决道:“既然万岁对臣并非轻慢之心,请恩准臣请战出征!”说完跪下来。
    萧定铁青的脸色和漫身散发出的杀意让所有在侧的宫人内侍都不敢动弹。
    然后良久的对峙中,杨梁并不抬眼,他只是如同磐石般伏地不动,那就是坚持,是不容商讨。
    萧定盯着他,耳畔只听到自己的呼吸沉滞,怒气重重,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方笃定的气势,将他原本如滔天波涛般汹涌的愤怒, 在一轮轮的冲击中渐渐消耗殆尽。
    直到最后,他明白自己这一次是真留不住他了。
    沉默之后,萧定扯过一张繁锦绢帛,就着那残留的怒气一挥而就,再团起来,狠狠砸在杨梁肩上。
    那布团弹开,杨梁拾起圣旨高举过头,低声道:“谢主隆恩!”
    萧定凝望他欲去的背影,突然扯出一个恶意的笑:“你能救他一次……之后呢,都能保吗?”
    杨梁猛地停下脚步。
    萧定满意地看着他回过身来,杨梁向来从容的脸上已经带了些难以克制的怒意。
    杨梁看着座上的君主,突然觉得彼此更加遥远,这种感觉源自父亲死后,之后也只是日继一日地更加强烈,他无能为力,做臣子的如何能奢望改变帝王。
    他跪了下来,只盼望这样的郑重能挽留住主上任性而为的步伐:“万岁,陈则铭是个人才,当用之。”
    萧定冷笑起来:“人才?人才什么时候没有?”
    杨梁道:“无辜之人,陛下不该迁怒。”
    萧定直起身体,指着他喝道:“大胆!”他停顿片刻,突然冷笑一声,“……说得真好听,你不曾牵入他人吗?”
    杨梁一震:“遇燕那件事,是臣的错……”他抬起头,满是期望和恳求,“可陛下不能将错就错。”
    萧定厌烦地看着他:“你真是越来越像太傅。”
    杨梁脸色猛然白了,突然抬起眼,低声道:“陛下却……越来越不像当年的小定!”
    假若当初的你是这个模样……
    这样的话他没说出口,可隐含的意思,默契如两人哪里能听不出。
    萧定转过眼来,难以相信地看着他。
    杨梁冷冷与他对视片刻。
    萧定张张嘴,要说什么,却一个字也没吐出来。
    他似乎彻底忘记了反击,只是怔怔看着杨梁叩头退出。直到那身影消失,方按捺不住地深深吸了口气,那种痛楚延伸如此缓慢,可到底还是能被他觉察到。
    杨梁临行前,将自己贴身的玉牌赠给陈则铭。
    他确信这样的方式能保一保陈则铭的性命,他赌的是萧定难忘旧情。
    想到萧定,他微微地心软。
    幼时的萧定,曾经是个那样可爱且全无戒心的孩子。
    他叹息了一声。他眼睁睁看着他走到今天,然而其间他并不能做什么,他只能鼓励他尽量坚持下去,直到最后的蜕变。
    可最终结果却让所有人吃惊,包括杨梁本人。
    他愿意为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扫平前方路上全部的障碍,唯独不能违背的是自己为人的原则。
    那秉承自他的父亲,他平生最敬重的人。
    杨亭很久之前已经觉察了两人的孽情,其实仅仅是家法和暴力未必能阻碍少年们初生牛犊的勇气和如火的恋情,但杨梁和萧定还是就势收敛了。
    杨亭慎重考虑后,开始禁止儿子再入宫,他很快请旨撤换了萧定的伴读。
    萧定没料到自己的主动退让竟然换来这么个结果,怎么也不肯依,三番四次恳求杨亭,将杨梁换回来。宫闱中原本少有秘密,这一闹人尽皆知。
    先帝更起了废储之意。
    对于杨亭这样的耿直之士,闹出这样的家丑简直是让他清誉扫地,无地自容,他再度狠狠揍了儿子一顿。
    杨梁可以忍住疼痛,但当他看着父亲的失声哭泣,他惊骇了。
    他跪倒在青石方砖上,想了整整一夜,父亲这样的痛苦无助是因为自己,他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他于是应允了父亲,许下誓言,这一生绝不做佞臣。
    杨梁生平第一战并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他挥军将敌人赶至金微山,后见山势崎岖,难以作战,才鸣金收兵。
    属下幕僚道,其实这次大战,匈奴真正厉害的人还未出来,是以求胜简单了许多。
    杨梁问询那人的姓名,幕僚带着敬畏之色,道对方是匈奴右贤王律延,奸狠狡诈,身经百战,是匈奴真正的头狼。
    杨梁班师回朝之日,萧定带着百官迎出京外。
    两人相对,先是有些无言,然后不知是谁最先微笑起来。
    他们和解了,默契地隐去争吵之事,再不提及。
    然而让已经心平气和的杨梁再度气恼的是,其实他走后,萧定也并未放过陈则铭。
    他在前方征战时,萧定的愤怒只是发泄到了其他人身上,完全不是他所想的,有所反省。
    他有些绝望和无奈了。
    萧定已经是万人之上,可他却忘记了他曾居人下时的卑微及受过的压迫,反将之变本加厉地还予旁人,最可笑的是,这个旁人委实无辜。
    陈则铭眉目如画,清俊中带着英气,然而这样的长相竟然颇似引发他们裂痕的那个宫人,这是多么古怪的巧合。
    杨梁曾经觉得愧对遇燕,如今令他内疚的人更多了一个。
    他只能力所能及地护着陈则铭,而这样的行为则引发萧定更大的怒意,反过头来折腾对方,这样的循环让他无从破解。
    他不得不警告萧定,“若不能用则废之,能饶人处且饶人。”
    然而看着萧定轻描淡写地笑,他也明白自己这么说的无谓。
    他在怜惜他的同时,也终于意识到,他们从亲密无间开始背道而驰,终于渐渐行进到了天地的彼端。
    杨梁找到陈则铭,与他谈到萧定的过往,他在灯下凝视那张令自己百味交结的脸。
    似乎是宿命,遇燕的死让他开始远离满手血腥却不为耻的萧定,陈则铭的出现则让这段距离渐行渐远。
    他也明白真正的症结其实来自两人的内心。纵然在他们之间曾经有过那么透明而深刻的亲吻。
    那是个夏日,父亲临时受召见不能来教习,一同读书的皇子们渐渐退去,只剩了他们两人。
    他要等父亲,而萧定不知为何也是拖着不走。
    他们彼此对望,暧昧地笑。
    窗外知了鸣叫不休,而阁内却凉风习习。
    萧定临着字帖,一笔一笔甚是认真。
    他却心中发痒,悄然走了近去,在他身后看了片刻。望着萧定一本正经的神态,杨梁只是想笑。
    萧定转过头时,分明吓了一跳。
    杨梁笑一笑,伸手出去,握住他的手,两人的手重叠着,临画那字。
    屋中只听得到两人鼻息声,渐渐沉重。
    写了一行,杨梁停下笔,低声道:“怎么样?”
    萧定看了一眼嗤之以鼻:“远不及我。”
    杨梁笑起来,手中只握得更紧。
    萧定看他一眼,突然转身搂住他,吻了下来。
    他们之前从不曾做过这种事情,为什么那一天会那样大胆竟然在这种全然谈不上隐晦的地方嬉戏起来,杨梁事后回想也只能当成夏日炎热,一时冲动。
    然而兴之所至,却难以节制。
    他们如同小兽般彼此噬咬舔舐,从桌上翻滚下来,甚至将砚台笔架拖翻,将浓墨泼了一地。杨梁忍不住看了一眼,萧定扯住他道:“没关系。”
    杨梁笑起来,“你可别滚到上头去。”
    萧定道:“我倒要将你压上去。”
    他们将彼此扯得衣冠不整,似乎以此能昭显自己身为男子的占有欲,然而杨梁还是抢得了先机,将手探进去,抚住了萧定。
    萧定几乎是惊跳了一下,杨梁在他反应开始激烈之前,吻上了他。
    唇齿交缠,耳鬓厮磨,这样的柔情,使得萧定的举动迟缓,来自敏感处的揉弄,逼得他发出一种细微的呻吟。
    杨梁被这声音撩得心猿意马,手下不觉更大力。
    萧定咬牙道:“痛……”然而他的声调却分明告诉对方,事实并不全然如此。
    杨梁深深地吻他,将舌头压迫性地强行探入他口中,他因此获得一种奇特的幻觉,似乎是自己正在侵犯进入对方。这样的臆想让他更加激动起来。
    萧定在被强迫处于弱势时,分明不是很乐意,他含住杨梁的舌尖,用力咬了几下,杨梁忍痛退出来,然后不甘心地再度进攻。
    直到杨梁用膝盖顶得他不得不分开双腿,意图分外明显了,萧定才抬起了眼。恼怒地看着他,并紧紧握住了他正不断抚弄自己要害的手,将他尽量扯离自己的身体,似乎在警告他别趁火打劫。
    杨梁在他耳边道:“一人一次?”
    乘萧定犹豫之机,杨梁用指尖摸索,在那尖端上轻轻用指甲划了几划。
    萧定身体猛震,几乎瘫软下来,手也不觉松了。
    杨梁闷声笑着,正要往他体内探入,突然听到身后有人惊雷般怒喝,“……孽畜!你干什么!!”
    杨梁惊跳起来,茫然四顾,半晌后才发觉那原来已经是多年前的往事。
    他愣了半晌,终于垂头坐下。
    便是那一次,父亲发觉了两人的关系。
    本不过是少年时难耐的一次冲动,谁能想到竟引发了后面那么多的事情。
    此刻回想起来,杨梁却并不后悔,爱一个人,想占有他,在他来看从来也不是错。
    那么……错的是什么?
    很快,杨梁受命讨伐朴吕国。
    他第一次大胜后,萧定对于他的定位终于产生了变化,这也是两人关系和缓的开始。
    杨梁的父亲在临终前曾请求萧定让杨梁上场杀敌,报效国家。
    萧定却始终将这话当成耳边风束之高阁,事情虽然不大,但始终是杨梁心中一根刺,父亲的临终之言,自己的凌云之志,他都可以不顾,真似要将自己做了佞臣,他如何能不心冷。
    他远离他,冷淡他,只因为这两个字他无论如何不能背在身上。
    他不信萧定不明白自己。
    这实在是两个人彼此的伤害。
    然而,此刻的萧定似乎终于是软化了。
    出兵太急,于是杨梁想着回来后,也许自己还是该给他道个歉。
    其实他真的从来没那么想,那只是气急之后的胡话。在他看来,他就是那个小定,哪怕满身杀戮,他依然怜惜他。
    朴吕国地势凶险,杨梁收集了许多的资料,一一抄在手卷中。这是他的习惯,做事前先用笔写下,再理清头绪。
    这一战中他见到了律延,脸上带疤,那应该是战争给予他的奖赏。
    这也是个带着君王之气的人,一如萧定。
    律延阵前劝降,杨梁婉言谢绝。
    在杨梁看来此刻胜券在握,但他并无骄色,律延这样的强敌值得敬仰。
    然而数日后,身后突然冒出的大军让他措手不及了。
    他反复思考却不能明白这消息怎么会这样快传到匈奴,匈奴又怎么可能这么快发出救兵。
    事已至于此,夹击之势已成,他只能硬闯。
    那一日,他带领大军在清晨发起了攻击。
    他的长枪下鬼哭狼嚎,刃过横尸。他就如同战神,在尸骨中挥洒着他的神威,律延站在城楼上,冷冷遥看着这员勇将。
    那一箭不期而至,带着透骨寒冷,凶狠地穿胸而过。
    杨梁听到自己骨骼被切断的声音,他抬头看上去,远处的律延拿着一张铁弩,正放下手来。律延的脸上并没太多得意,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