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疾步奔来的如一从廊上一把拉起时,封如故站立不稳,扑在了他的怀里。
封如故没心没肺地对如一笑:“哎呀。”
如一面如寒霜,一张薄唇抿得发白,握紧封如故右手腕的手隐隐发抖,口中紫檀也被他咬出了一条裂纹。
封如故似乎不知道他在气愤些什么:“怎么了?原来你不叫小红尘啊?”
说罢,他嘀咕一句:“师兄他老人家不会骗我吧。”
听到“师兄”两字,如一的神情柔和了一瞬,周身戾气锐减。
“看来没错。”封如故往前迎了一步,“以我的辈分,唤你一声小红尘,好像并无不妥吧?没想到大师反应这般大,如此厚爱,真叫封二受宠若惊了。”
如一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情绪失常,竟然握了封如故的手,立刻放了开去。
封如故却不肯放过他,负着手一步步向他靠近,声音带着一点晨起后的沙哑,用来挑逗人真是再合适不过:“《楞严经》有言,‘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封二虽然酷爱自由,但若是如一大师愿意以己为锁,封二倒不介意被缠缚一世……”
他进一步,如一便被逼得退一步。
到最后,如一被逼到廊边,踉跄一步,险些一脚踏空阶梯。
封如故看他失态,目的得逞似的大笑起来。
如一霜雪似的脸颊染上一抹略带羞恼的红,更衬得耳垂红痣鲜艳。
他一言不发,振袖而去。
封如故注视着他的背影,直至他在绿影间完全消失,才把背在身后的手拿到身前。
荆三钗的声音突兀在背后响起:“你对他倒是用心良苦。”
封如故头也不回:“你什么时候醒的?”
荆三钗趴在窗边,头发未梳,眼角还带着一点宿醉的红意:“你被他摁着的时候。”
封如故说:“听人墙脚,耳朵流脓。”
荆三钗反唇相讥:“诱僧破戒,天打雷劈。”
封如故喊冤:“天地良心啊,我没有。”
荆三钗一边撑着窗沿从窗中跃出,一边拆穿他:“天地良心,又不是你的良心。你根本就没有良心。”
他望一望如一消失的方向:“你是真的对他很上心。为什么?”
封如故:“何以见得?我只是爱看小和尚无地自容。”
荆三钗:“得了吧。从你被你师父捡回来我们便相识,你用不着跟我耍花腔。……你刚才是不想叫他开口说话,可对?”
荆三钗又道:“我走踏江湖道,不算百事通达,也算见识广博。那秃驴是寒山寺人,据我所知,寒山寺寺规向来谨严,还喜欢对寺规删删改改,直到去年,寺规共计一千八百零三十五条。其中一条有言,闭口禅期间破戒,乃是对佛不敬,是坏道之举,需自罚十鞭。你方才分明是怕他开口破戒,才句句抢白的,是也不是?”
封如故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道:“啊,有这回事吗?”
荆三钗沉默半晌,看表情是在斟酌自己要不要抽死这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我昨夜喝得糊涂了,忘了问你。……他就是那个人吗?”
“哪个啊?”
荆三钗的脸扭曲了一下,终究还是忍下了一口气:“就是在那个时候,你说,你不会死,你答应一个人要活着回到现世,接他回家的那个……”
封如故懒懒散散道:“忘记了。”
荆三钗见他油盐不进,气得跳脚,伸手抽他:“你给老子装什么傻!”
封如故抬起胳膊挡了一下,却像是被碰到了什么痛处,骤然抽了一口气。
荆三钗登时忘了恼怒:“怎么了?”
封如故卷起袖子,只见右腕上红了一大片,隐隐浮现出指痕白印。
荆三钗脸色微变:“……他伤了你?”
封如故翻着手腕吹气,满不在乎道:“他不敢。你难道忘了?我从小就不经打,摔一下磕一下就会这样。”
这倒是事实,封如故用剑是一把好手,同时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玻璃人。
荆三钗啐他:“一个剑修,这般娇弱,还有脸自夸。”
封如故道:“为何不能自夸?我是天生的公子少爷,身娇体贵,像你这种人是不会懂的。”
荆三钗:“……你倒是真不怕被我打死。”
封如故把袖子放下,遮住手腕,笑道:“不会,我欠你的债还没还清呢。”
……
另一边,如一脚步匆促,直到了僻静处,才站稳了脚步,闭目沉心。
初初听到那声“小红尘”时,如一恍然间竟真的以为是义父在叫他,一时乱了心神,冲去一看,唯余满心失望。
但那种轻松又慵懒的语气,又让如一想起了自己还小的时候。
――义父酒醉一场,拿筷子敲着自己的脑袋,笑着拿他为自己起的名字编词来唱,“游红尘,笑红尘,醉眼阅尽古今人。”第二日起来又觉得口渴,揽着枕头不肯起床,撒娇喊着头痛,一口一个“小红尘”,唤他倒水。
方才,云中君的口气,确然与义父唤自己时有些相像。
但如一想想,又觉得滑稽。
义父的脸,他难道会不认得?
许是太过想念的缘故,他竟把最不该认错的人认错了。
……
荆三钗看得出来,封如故跟那位叫如一的大和尚渊源不浅。
但既然他有意隐瞒,他也不好多嘴什么。
几人将小魔修安顿好后,便要离开。
荆三钗问封如故:“接下来打算去哪里?”
封如故说:“去米脂山一趟。”
“米脂山?那倒不错。”荆三钗随口道,“这时节去,你们应该能赶上一场热闹盛事。”
“何事?”
荆三钗大叹:“他们三年一度的酬神祭典,就在这两日开始。听说规模极大,且神秘莫测,我一直想去见识一番,不过我近来事多,你还来给我添麻烦,看样子我也只能等下个三年了。”
……酬神?
就连罗浮春也听出了些端倪,与桑落久对视一眼。
那黑衣人连杀十六人后,在文三小姐悬颅的树下,放了一片榉树树叶。
寒山寺僧人陈尸的米脂山,恰是十六个被杀地点中唯一盛产毛榉叶的地方,而这地方,居然有一场听起来颇为可疑的盛事即将举行。
似乎……那黑衣人是在有意诱导他们的行动方向?
桑落久小声对封如故道:“师父,我们还去吗?”
左手持握烟枪的封如故含着烟嘴,没有回答桑落久的问题,而是转头问如一:“大师,我头痛得很,你决定去不去罢。”
桑落久不知师父为何要征询如一的意见,但还是转向如一:“……居士?”
如一本来静立在一侧不言不语,被点名后,也只是淡淡的一点头。
去。
那是寒山寺弟子无端惨死的地方,凶犯留下的线索既是有意指向于此,那他身为护寺之僧,便没有不去的道理。
……尽管他听到“酬神”二字时,心里便不可抑制地升上了一股厌烦和焦躁。
这股心绪,从他们来到米脂山下的水胜古城、听到酬神舞的唢呐声,便如蛇一样,冷冷缠上如一的心。
他面上不显,心中为佛不允的恶意却层层上涌。
如一厌烦一切神祗,以至于他初入佛堂,听到诵经声时,心中一度暴躁难耐。
其原因,要追溯到数年以前,他刚刚出生时。
二十三年前,他出生在一处偏僻远人的山中小村。
他呱呱坠地之日,亦是母亲血崩而亡之时。
父亲在母亲刚刚怀上身孕时无端暴死,他一落地,又带走了母亲。
此等孤星命局,本该遭人厌恶,但他的出生却并没有带来厄运,反倒成为了全家人的希望。
外祖父将身上还带着血、秽物和脐带的他,用襁褓囫囵包起,送到了山中庙祝处,奉上先生写好的生辰八字。
庙祝摸一摸他的额头,笑赞一声“好”,便将他抱入其中,以神水净身。
从此后,他便再没有见过包括外祖父在内的任何亲人。
他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一”。
因为他是为神而生的食料,就像一只圈在笼里的畜生,没有人闲到会给一只鸡或一头猪起名字。
村子里,有一个保佑了大家数十年的“神”。
神从数十年前便降临了这个村落,以呼风唤雨、复生草木的神术,保此地土地丰沃,居民不需多加劳力,便能坐收良田,安享乐业。
神的条件是,村民要修建一处祭台,定时祭献阴时阴刻出生的孩子,而他会将孩子的魂魄收到身边,叫孩子们做他的道童,替他做事,而孩子们也会吸取他身上的仙灵之气,不日魂魄便能登仙,成为仙童。
一边是哪怕不用费心劳作也能吃饱喝足的好日子,一边是想生多少就有多少的小孩,这闭塞山村里的民众自是不约而同地齐齐倒向前者。
阴时阴刻的孩子不好生,但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总能有办法。
村妇们自小受到教育,只要躺倒劈开腿,并懂得挑着时间生,受用不尽的好日子就能来了。
大多数山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能成为仙童,而人世中的他们,能过得幸福飨足,双方都能获得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也有山民好奇,去挖过所谓“仙童”的尸骨,发现他们也会腐烂生虫,化为白骨,没有任何“登仙”的征兆。
可那又怎么样?
能下雨、能带来丰收的神,就是好神。
在被山民恭恭敬敬地祭祀了数载后,神提出了新要求。
阴时阴刻出生的孩子固然是好,但最好的,是阴时阴刻出生、且长到九岁的童子,而且越“纯净”越好。
所谓的“纯净”,是指不通人言、不通世务,心智懵懂,不染杂质,灵魂通透的,真正的自然之子。
神的要求并不算过分,大家自然是要满足的。
于是,他们有了神庙,有了专门豢养孩子的庙祝。
哪家生了阴时阴刻的孩子,怕养出感情,便在孩子刚出生后就抱到庙祝这里,净身洗涤后,就由庙祝养起来,一直养到九岁,期间仍用阴时阴刻出生的婴孩祭祀,直到第一批被豢养的孩子长到九岁,山中便会召开酬神典礼,杀子祭神。
“一”自幼安静,少哭闹,且在褪去初生儿皱巴巴的样子后,眉眼甚是漂亮喜人,因此被庙祝顺利选入内堂。
所谓内堂,实则是一间巨大的牢室,只有一方楔着通铁条的小窗,用来透气。
他就在这间牢房里,和其他的祭品一起长大。
他们的饮食是整个村中最好的,每日三餐都由庙祝送进来。
他们只会唱酬神歌,这是他们在这里唯一可以“学习”的东西,每个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庙祝天天在外面唱,他们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便只能咿咿呀呀地跟着学。
除此之外,他们与外界唯一的接触,便是神庙外偶尔传来的村民聊天声。
他们有些聪明的,像是“一”,能勉强听得懂人话,却没有一个人能学会说话。
祭品们被养得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甚至对外面的世界不怎么感兴趣,觉得人本来就该这样像他们这样,哪里都不去。
孩子中,只有“一”喜欢看着外面,看着天际由弦而圆的月、偶尔在铁窗边栖息的麻雀,模糊地想,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动,为什么它们可以来了又走。
在“一”七岁时,有小孩违背了父母的警示,跑到庙后,趴在窗户上,对他们指指点点,嘻嘻哈哈。
一屋子穿着白衣长袍的小祭品们迷茫地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有些慌张。
外面的孩子见他们软弱可欺,愈发肆无忌惮地逗弄着他们,说他们是全山人养的猪,并往小屋里丢起了石头。
大家都呆呆的,直到石头打破了一个孩子的头,鲜血顺着脸颊流下。
他捂住头,因为尖锐的疼痛发出哭嚎。
“一”站起身来,走到了窗边。
察觉到里面的“猪”有了动静,为首的孩子叫停了大家丢石头的举动,同样走到窗边,大胆地冲“一”翻白眼,吐舌头。
“一”歪着头,好奇地看着他的动作。
看到“一”的表情,那孩子愈发兴致勃勃,冲他勾手指:“你,过来。”
“一”听话地走上前去。
孩子伸手想抢他的腰带,却因为缝隙太小,他伸不进手来,只好对“一”说:“你,再过来一点。”
“一”注意到他的目光,低头看看自己的腰带,便隐隐猜到了他的意图,指了指腰带,问他是不是想要。
孩子嬉笑道:“小猪崽,真乖。快给我。”
“一”听得懂“给”字,便抬手握住了他卡在窗外、不得进入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拖入狭窄的窗格之内,请他来拿。
小孩胳膊碾过铁窗,发出脆生生的骨骼折断声。
他顿时爆发出嘹亮的惨叫与哭嚎。
“一”睁大了眼睛。
他想,怎么和我们一样,都会叫呢。
这是“一”平淡乏味的人生里,唯一有些趣味的发现。
外面那些和他们长得一样的人,会痛,会哭,会叫,和他们一样。
但为什么他们在外面,而自己在里面呢。
闯祸的孩子自然是被训斥了。
而他作为重要的祭品,也得到了最大的优容。
“一”就这样无风无波地长到了九岁。
某天,他换上了一身极好的素色衣裳,被庙祝带出了小屋。
和他一同带出的,还有其他两个和他差不多同时出生的孩子。
他被带上了裹满红布的祭台,祭桌空空,上面摆着三个黄色的深腹铜盘,空空荡荡,一会儿将会摆上三个孩子的小脑袋,待神享用。
全村的人,不论老幼,都打着火把,聚在台下,虔心许愿。
孩子一出生便被送来这里,因此他们不认得台上的三个孩子各自是谁,省却了多余的心痛,唯余满心虔诚。
素衣的“一”被绑在最右侧。
庙祝叫三个被绑起来的孩子唱酬神歌,他们便唱了。
“一”却对面前一大群齐唱颂歌的人们更感兴趣,只顾着盯着他们看,唱得不很用心。
一曲终了,庙祝默默诵念着难懂的经文,举着一把小小的牛耳尖刀,走到左起第一个孩子面前,割断了他的脖子。
被绑住双手双脚的孩子,头一歪,就没了声息,喉咙里的“圣血”泉似的涌入庙祝另一手捧着的铜缸里。
剩下的两个孩子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怔怔地望着。
一盆鲜血放尽,庙祝拿了绒布擦擦刀神,取了一个崭新的铜盆,走到了第二个孩子面前。
孰料,人群里爆发出一声惊叫:“着火了!!!”
那火降得古怪,宛若天罚降临,不是由一点燃起,而是瞬间烧着了每一幢房子,漫天火星如狂蝶飞舞,映红了半边天,隐见业火红莲的地狱之象。
大家也顾不得祭神了,纷纷哭喊着奔回家,去抢救值钱的财物。
台下的人刹那间走得干干净净。
庙祝见自己的家也着了火,不禁着了慌,掉头看看被绑得紧紧的两只祭品,想着他们应该不会逃跑,便也扔了尖刀,一头扎向火海。
庙祝跑走后,一道黑影轻捷地从旁跃上了祭台,先替“一”身边的孩子松绑。
没想到那孩子并不好奇救他的是谁,反倒对火更感兴趣,跌跌撞撞地往火中奔去,那黑影喂喂两声,发现追之不及,又怕耽误时间,被人发现,只得一掌劈晕他,把他背在背上,又抓紧时间替“一”解开绳子。
“一”看着他戴着的面具。
那是一张在市集里随处可见、他却从未见过的丑角面具,涂得花花绿绿,好不滑稽。
火中传来了山民们无力回天的绝望哭声,袭人的热力已经传到了祭台这边。
滚烫的火风掀起丑面少年乌黑的长发。
他一边解着绳子,一边对着一朵散着绮丽灵光的花说话:“燕师妹,我游历到了一个偏僻地方,听说有人祭山神,便来看一看热闹。没想到,这神身上魔气冲天,漫山都是,该是血宗的魔头,躲到这深山旮旯里来,自立为神,吸纳小孩子的精血修炼,因为冒神之名,这么多年来,竟没被发现。”
说罢,他把从刑架上解下的“一”抱在怀里,在蔓延的火光里,一步步朝安全的避风处走去。
风中的凄厉哭声和他的说话声一道传入花中。
一个少女的声音从内中传出:“……小师兄,你干了什么?”
丑面少年身披火光,头也不回:“他既然能造出一个神,我也能毁掉一个神。现在只不过是毁神的第一步而已。既然整个村子都自有罪过,那么……”
说着,他偏过头去,笑说:“……我就是他们的罪有应得。”
“一”呆呆望着他,不知是什么念头驱使着他,叫他抬起手来,一把揭开了少年的面具。
正和少女说话的少年猝不及防被摘了面具,愕然低头,恰与怀中的小孩双目相对。
从火光里走出的、眉目如画的少年在短暂的呆滞过后,便是灿烂一笑:“……哎呀,被抓到啦。”
“一”从未见到这样鲜活动人、充满少年意气的笑颜,神魂一荡,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
……他想,如果这就是神的话,他愿意被他带走,在他身边陪伴,一世不要飞升也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