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与霍营东的海外合作
第二天,四季酒店总统套房:
“霍生。”杨文东笑着招呼道。
“哈哈,杨生。”霍营东声音爽朗,道:“杨生,你在新加坡的投资,可是一个大炸弹啊,香港地产市场因为这个事情,都跌了几个百分点了。”
杨文东则道:“我的事情只不过是个催化剂罢了,香港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去年这个时候,我去新加坡投资,恐怕就不会有任何影响了。”
“这倒也是。”霍营东点点头,二人皆坐下后,他又问道:“杨生,这次约我出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港府最近派人找到长兴地产公司.”杨文东一边喝茶,一边将事情过程说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杨生,你这就客气了,这是你与港府的交易,没必要告诉我。”霍营东笑着摇摇头说道。
杨文东则道:“的确如此,但原本是你竞拍到的,现在我拿了,哪怕不是我直接从你这拿走的,也得跟你说一声,我也不想产生什么误会。”
“哈哈,好,我没什么问题。”霍营东叹气说道:“地皮既然被收回了,港府现在又缺钱,那肯定就会给其他人的,就算你不要,香港的其他人也可能会要的。”
杨文东道:“对,不过港府也问了其他几家,他们可都不想要,也就我有点兴趣了。”
“杨生,看你这样大规模投资新加坡,现在怎么又在香港买地了?”霍营东又问道:“还是说杨生也觉得,香港地产这波跌幅快到头了?”
杨文东笑问道:“霍生手上也有很多需要套现的物业?”
霍营东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我手中的确有一些物业,但不急着套现,香港的地产市场,迟早会恢复的,我都经历两次这样的事情了;
只是,香港地产不恢复,那无论是地产需要的材料的购买,还是社会百姓的消费,就都很差。”
“霍生是担心内地的出口?”杨文东也算是明白了过来。
内地在这个时代,除了矿产,其他都是很难出口的,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城市,但却承载了大量赚取外汇的任务。
之前香港经济强的时候,光是地产建筑方面的需求就是天量的,房子的各种基本材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内地,生活用品、食物等等也差不多有一半从内地进口。
一旦经济下滑,没人买房子没人建房子,那这一块的出口就会暴跌,生活基本物资也会降一些。
霍营东点头说道:“是啊,国内经济不怎么好,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这就需要外汇,一旦缺了外汇,后果也会很严重。”
“我这边也有不少东西是从内地采购的,但总量算不上很大。”杨文东也说道。
虽然长兴集团很大,一点点订单对于普通公司来说也是巨款,可对于一个七八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就不够看了。
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很多东西就算杨文东想从内地采购,内地也不一定有,这个时代内地工业是非常差的,很多东西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霍营东又道:“大家能在自己范围内适当合作就行了,不需要考虑太大,其实就算我们真的可以帮助,对于一个诺大的国家来说,作用也不大的。”
“也是。”杨文东同意说道。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传统企业、富豪崛起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因为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来,哪怕有银行资助或者投资者参与,他们也只会看到现在的进展,所以支持也是有限的唯独互联网企业,赌的是未来,所以投资者敢下重注,加上互联网用户扩张也是指数级的,因此几年就能获得百亿乃至千亿估值,这在传统企业是不可能出现的。
也就杨文东是穿越者,掌握了前世很多爆款产品,外加知道未来的一些事情,所以敢放大金融杠杆投入,这才造就了7年时间创造出产值数亿的大型集团,堪比怡和太古。
但这点财富,对于几亿人口的内地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了,而且就是想扩大合作也行不通,因为国内还是农业国,在工业生产这一块,还是太弱了。
霍营东接着说道:“如果香港的地产市场能够恢复,经济也再恢复一些,那对内地的帮助才大,只是我也不确定香港的地产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杨生,对于经济,你也很擅长,所以我也就是想问一下你的看法。”
对于香港的很多富豪来说,杨文东的崛起,表面上来看依靠工业起家,这也没错,但他能够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眼光方面也是非常强的,几乎抓住了每一个特殊机会与行业,而且胆子也大,投入的非常激进,但最后也都成功了。
杨文东思考片刻后说道:“一般来说,地产危机都是一两年时间,等房价跌的一半左右,市场能够逐步承受,就差不多了;
而且也要看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工业、旅游、贸易、金融等等,这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问题,没办法预测的。”
没几个人敢说自己能够预测危机或者说预测什么时候开始复苏,经济问题就算前世的超算也算不出来。
“现在房价已经跌了快一半了,或许也快经济复苏了。”霍营东跟着说道。
“或许吧。”杨文东也没有多说。
其实今年的地产跌幅的确很高了,年初到年底,很多地方房价是真的腰斩,外加工业、贸易等经济因素的成长,到了明年,也就差不多了,原先历史上,1966年的香港房价还有一段时间处于恢复期,价格缓慢上涨。
只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出现了更恐怖的暴跌那就不是正常经济能够预测到的了。
实际上,很多60年代的华资财团,在明年看到房产逐步复苏后,就进场抄底,然后就再也没然后了,这也是为什么,前世80年代的诸多地产家族,真正崛起都是68年之后,因为再之前的,死伤惨重!
霍营东问道:“杨生,你在新加坡的投资,也涉及当地的货柜码头,你也看好这个领域?”
“当然。”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我本身也是做航运的,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降低海运成本,这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去年港府内部也提出了货柜改革计划,只是今年碰到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停下来了。”
“我也看好。”霍营东又说道:“但我想说的是杨生是不是也想参与码头运营行业?”
杨文东思考片刻后,回道:“有这个想法,只是你也知道,码头一般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特别是这刚刚出现的货柜码头;就算不是国企,那一般也是国内财团控制,我这次在新加坡的货柜码头投资,占比并不多,只是经济投资罢了。”这个时代的基建远比不过几十年后,除了欧美之外,大部分国家的码头是非常少的,那这种核心资产也基本上不会给别人运营,即使给也是欧美资本,所以他想发展海外的码头,很难。
前世的和黄能够成功,一是因为几十年的逐步经营,都是趁着对方经营危机的时候入股或者收购,二是因为上市融资引入了很多国家的资本,三是因为那个时候码头较多了,很多国家对其中也不是那么重视了;额外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交换等等。
霍营东道:“对,不过也并非没有机会,文莱这个国家,杨生应该知道吧?”
“知道,东南亚小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东南亚国家很多,有一些在前世他也没在意,哪怕是经过互联网时代,能够不查资料,直接说出全部东南亚国家的内地人,估计也是万中无一。
不过到了香港后,东南亚也是长兴实业的主要出货区域之一,因此在财报之中,也对东南亚所有国家进行了描述,他也自然就知晓了很多,文莱正是其中之一,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人口还没有香港多。
霍英东说道:“文莱那边,也准备建一个中型港口,他们国家小,没这个能力自己建造,所以我准备去试试,杨生有没有兴趣?”
“货柜码头吗?”杨文东问道。
霍营东道:“对,文莱之前只有一些运货的小型码头,所以准备直接建可以承接货柜的码头,但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是采用传统货轮的,所以也会考虑两种船只的通用性。
不过文莱也只是一个小国家,所以主要还是货柜码头,因为这是趋势。”
“这种小国家建货柜码头,倒是比其他国家方便多了,没有内部阻力。”杨文东笑说道。
货柜码头虽然投资高,但对于需要的城市或者国家来说,单是未来的收益,就足以让很多银行愿意支持了。
核心的问题还是“百万劳工、尾大不掉”,而之前没有大型传统码头的地区就可以很方便的行动起来,欧洲的挪威,就是趁着英国疲于处理传统码头的时候,建起了大型货柜码头,然后伦敦的贸易也废了。
霍营东道:“对,科技革命,传统派就是阻力,当年英国汽车工业很发达,但就是为了照顾几十万马夫,出政策限制汽车发展,结果就被德国赶上了,到了今天,英国的汽车工业也只能说还行,比起德国美国差远了。”
“是啊,改革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杨文东也同意说道。
这个时代德国汽车工业就已经很强了,很多前世的人知道80年代日本车在美国市场吊打美国本土品牌,但实际上五六十年代,德国汽车也差点掀翻了美国市场的桌子,特别是大众,仅次于美国三巨头。
后来石油危机爆发,日本汽车先是第一个干掉了美国的德系,然后才吞噬美国本土品牌。
随后,他又问道:“霍生,你能拿到这个码头的经营权?”
霍营东摇头说道:“拿不到,这是文莱官方政府的投资,我也只是尝试要拿到项目建这个码头。
不过虽然拿不到经营权,但能够全程参与建设,对我的建筑公司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与机遇,对于杨生来说,有了这次经验,那或许对以后的码头运营,也会有帮助。”
“你说的有道理,那行,我参与了。”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股份比例怎么说?”
参与项目建设,这种利润一般不会很高,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建筑,这也是常态,毕竟建筑公司只要能够及时收款,那几乎是没什么风险的,又怎么可能有高利润?
前世很多香港建筑商到处抱怨说自己辛苦一辈子还比不上别人炒房一两年,但炒房这种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你自己不肯冒险,看到别人成功之后又有啥资格抱怨?
霍英东道:“我6你4,如何?”
“可以。”杨文东也不是很在乎比例,能够参与进去让团队学点经验就行了,随后又问道:“霍生,这样的项目,你为何要拉我进来?”
霍营东回道:“很简单,这第一是资金问题,这种项目开始也是要垫资的,就需要银行帮忙,有了杨生参与,银行那边放款也容易多了;
第二就是我现在在香港的情况,你也知道,所以未来我是准备主要投资海外了,而杨生也有投资海外的打算,所以我们也想多跟你合作,不管是我这边的项目还是你这边的项目。”
“原来是这样。”杨文东点点头,道:“我的确会在未来投资海外,不过短期内也只是小规模的,主要是在新加坡,霍生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试试。”
“新加坡还是算了。”霍营东摇摇头说道:“那边虽然建国了,但英资影响力还是很大,我还是别折腾了。”
“倒也是。”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新加坡直到90年代前后才开始与内地交好,之前只能说一般,对于霍营东来说,去那边投资的确风险太大了。
霍营东又说道:“我原本是准备跟杨生一样投资海运的,但也担心被港府针对不让靠岸,那就麻烦了,而去海外发展房地产也行不通,大部分国家是不让外资参与太多的;
所以我还是做我的老本行,承接一些建筑项目最稳妥,干完活拿钱走人。”
“看起来也只能如此了。”杨文东点点头。
50年代可以说是霍营东商业帝国的高峰期,他创造的楼预售,激活了整个地产经济,可以说这是一件影响全球数十亿人的发明,而从其中,霍营东也获得了巨额财富。
只是因为被港英打压,去海外投资也有风险,于是霍家不得不逐步的进入低调状态,这才有了原先历史上后续四大地产家族的崛起,要不然,霍家至少能占一位。
“所以以后有什么合适项目,杨生可要多照顾一点。”霍营东笑说道。
“行,有的话我会通知霍生。”杨文东点点头答应道。
这个世界钱是赚不完的,哪怕明知道必赚的项目,有的时候也是可以拉拢一些其他人的,因为也可能要用到别人的影响力等等;不仅仅是霍营东,还有其他华人甚至欧美财团等等。
ps:求月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