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 第348章 指点张怀义,授箓大会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8章 指点张怀义,授箓大会开始
    小老弟就是爱加戏,要是换你孙子来,还不得当场拜谢……
    张之维看了张怀义一眼,笑了笑,道:
    “哪有什么对手……我从来就没有什么对手!”
    “…………张怀义一愣,“师兄……你……你不想继承师父的衣钵?”
    “没考虑过这事!”张之维轻描淡写道。
    见张之维说的如此简单,张怀义一脸惊讶道:“师兄,伱知道继承师父衣钵意味着什么吗?天师之位,完整的五雷正法,统领正一的唯一一品法箓!”
    张之维凝视着张怀义,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知道就好,所以怀义,你应该理解师父赐你冒姓的背后,对你抱有多大的期待吗?”
    “…………”张怀义一愣,他只考虑自己成为冒姓弟子后,该如何与师兄弟们相处的事去了,对于师父的期盼,却是根本没去注意,或者说,他还未带入其中,彻底融入到天师府。
    “至于给你们讲道,传你们手段……”
    张之维顿了顿,道:“一个人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看清楚眼前的自己。”
    “当你还很弱的时候,这很容易做到。”
    “可是当你在某方面变成了强者,就会被这短暂的强大蒙蔽双眼,停滞不前。”
    “想要看清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教会别人,就像是给自己一面镜子。”
    听完,众人恍然,异人界里,对于各自的手段,绝大多数人都是敝帚自珍,别说教你,就是看一眼,那都是罪过。但张之维却不如此,还经常给师兄弟们讲道,原来是这个原因。
    “之维还真豁达,心胸宽广,活该你这么厉害啊!”一个师兄笑道。
    “就是就是,咱们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学,若是能学成,那真是受益匪浅啊!”田晋中感叹道。
    而张怀义这是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张之维会讲道,会把自己的手段,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虽然有些东西很难理解,理解了也很难实践,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而他,则是把一点东西捂的死死的,别说给师兄弟们讲道来,就是连师父他都没有告知。
    这么一对比,自己还真是差劲啊,难怪大家都这么服之维师兄。
    “真正的强大,不应该只有一个人强大!”
    张之维拍了拍张怀义的脑袋说道,张怀义比较矮,只有一米六左右,他一米九的身高,盘他脑袋还是很容易的。
    张怀义低头不语,若是以往,他肯定要打掉头上的手的,但现在他在反思。
    “好了,那我就给你们讲讲昨晚所领悟的一点东西吧!”
    张之维顿了顿,整理了一下语言,把金光咒的内层和外层比作火焰的内焰和外焰,给师兄弟们阐述了一遍。
    难怪那日比试,之维师兄的金光明明只有薄薄的一层,自己的炁刃却怎么也破不开,原来是这个缘故,可该怎么去感知金光的外层和内层呢,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呢……张怀义心里自语。
    在没有被师父传授阳五雷之前,张怀义主修的就是金光咒,而且与一门心思用金光咒打磨性命的张之维不同,他更擅长的是对金光的应用。
    就譬如他为了对付张之维,还专门研究出了可以破厚重护体金光的炁刃,虽然上次比试的时候没有破掉,但那是张之维修为太高的缘故。
    若是其他师兄弟,或者换一个和张怀义旗鼓相当的对手,他就能轻易的破掉,可见他在对金光的运用上造诣之高。
    而张之维的内焰和外焰的理论,就是对关于金光的运用上的,这是他的强项,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无法感知到金光的内层和外层,在他的感知中,金光就是一体的。
    张怀义都是如此,其他师兄弟们就更不能理解了。
    见此情形,张之维也不意外,知道和理解之间如隔天堑,他便带着师兄弟们以另一个视角去直观的感知了一下。
    旋即,众人看到天地变成了由黑白线条组成的世界,一个浑身溢彩,与整片世界的人影,在他们面前演练金光咒。
    透体的金光自他体内一点点的展现,他们看的清清楚楚,因为张之维事先提醒过,他们也不觉得意外,只是认认真真也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张之维在师兄弟们的面前演练了三遍便停下了动作,事不过三,若三遍都还领悟不了,演练再多也是白搭。
    张之维停下动作后,师兄弟们意犹未尽的挪开目光,看向自己,看到却是一具由黑白色线条勾勒成的身躯,没有半点色彩。
    他们张惶四顾,旋即发现,除了张之维外,其他人包括张怀义在内,都是黑色的线条,世界一片寂静……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之维是彩色的,众人正疑惑,张之维已经解除刚才的状态。
    “怎么样?”张之维搜了搜太阳穴说的,一口气带这么多人,对他的心神消耗还是不小的。
    “虽然其中的道与理没有完全领悟到,但也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我感觉在金光的应用上,会高出一大截。”一位师兄说道。
    “我也是我也是!”田晋中说:“对了师兄,你不是一直教我们少些钻研金光咒的金光,多把精力放在金光咒对性命的锤炼上吗,怎么也开始着手起对金光的开发了?”
    张之维说道:“我这是想告诉你们,金光咒的金光是锤炼性命的副产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的性命修行到达高深地步之后,在金光的应用上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们谈话间,张怀义一直在发呆,他还在反复回味,努力抓住看张之维演练后脑中那一闪而过的灵光。
    张之维歪头看了看窗外:“天色不早了,早点回去歇息吧,明天授箓大会开始,有的你们忙活的!”
    “那之维师兄你得加油啊,要是失败,当心被师父绑在飞剑上,一剑给祭出去哟!”田晋中偷笑道。
    张之维斜睨着他:“你好像很期待我被祭出去?”
    田晋中退后几步,来到门边,说道:“师弟我当然期待啊,风水轮流转嘛,你把我当暗器祭出去,师父把你祭出去,很公平呢!”
    说完,夺门而出,头也不回的就跑了。
    张之维:“……”
    田晋中走后,其他师兄弟也挨个告别离开,袇房内只剩下张之维一人,关上门,张之维开始入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
    …………
    第二天清晨,天光微曦,大上清宫在朝阳里泛着金光。
    授箓大会当场,鲜着锦,烈火亨油。
    彩旗与长幡飘飞相连,艳丽的道袍衬着各处彩饰熠熠生辉生光,诵经声袅袅。
    大上清宫的直匾前铜钟声大作,各色衣袍规制的道士纷纷入得授箓院当中,脸色肃然。
    授箓院是正一道举行授箓活动的场所,“永掌天下道教事”这一朱元璋的亲笔提字就在授箓院。
    院里面还供奉了自祖天师以下的六十三位天师及王长、赵升两位真人。
    王长和赵生是祖天师张道陵的亲传弟子,与张道陵的关系,就和张之维,张怀义与张静清的关系一样,也就那时候没有冒姓这个规矩,不然也会是天师。
    值得一提的是,六十三位天师中,张道陵居于中央,在他两侧,则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以及第四十二代天师张宇初。
    相较于祖天师张道陵,少年天师张继先,张宇初并不那么有名,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差。
    他曾在大旱之年,有感民生疾苦,出山为朱元璋求雨成功,挽救了一州百姓。
    朱元璋为了答谢他,这才有了那道“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提字。
    《三宝太监西洋记》中,他也曾请出道教上坛兵马的四路元帅,为三宝太监降妖伏魔,实力可谓是强大无比。
    而他之所以声名不显,还是印了那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因为那个时代,是张三丰的时代,即便他是身怀一品法箓和完整五雷正法的天师,却也只能黯然失色,这状况与金乌大帝和叶天帝有些类似。
    而最让他颜面扫地晚节不保的是,他曾应永乐帝朱棣的要求,入武当山寻张三丰,但张三丰没有见他。
    次年,他再入武当山,这次见没见张三丰不知道,只知道他回龙虎山后不久,就传下天师度,坐化了。
    …………
    …………
    授箓院里,摆有一方朱红色桌案,天师张静清身穿金黄色的天师圣主法袍坐在桌案后面,身前朱笔令牌,木剑金铃,诸多法器陈列。
    而在他左右两边,张异和张守成身穿印有日月星辰、宝塔、龙凤、仙鹤等图案的紫色天仙法袍,表情严肃。
    三人的前方,则是一群身穿红色都灵法袍的高功法师。
    而在这些高功法师的前方,则是密密麻麻身穿黄黑道袍的道士,张之维,田晋中,张怀义等人皆在其中。
    三人都换上了正式场合才穿的蓝色“得罗”法衣,这是正式道士的标记,需着冠巾束戴,衣襟有些宽松,衣摆到脚踝,是在法会时是穿的。
    至于平时穿的道袍,叫大褂,常服,也是蓝色的,和“得罗”法衣有些像,但远不如“得罗”法衣精致。
    在这种严肃场合,容不得嬉戏,张之维一行人也不说笑,表情肃穆,走进去站好,等待醮坛开起。
    其实古代的醮坛,原本是在露天举行,后来才改在殿内,斋醮形式不同,仪程也繁复多样,各依时势所需,搭建规模不等的坛。
    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若干坛,中央大者为主坛,其余一众小坛,皆叫作“分坛”。
    天师府为道教祖庭,又是三山联合举办,它的授箓仪式,场面自然是非同凡响,须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设主坛一座,设分坛七座,分别是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
    各道士到齐,授箓仪式便要开始了,仪式的主持者是三大师之一的传度师,也就是张异。
    至于天师张静清,作为监度师,他的职责是监督授箓按仪规进行。
    而保举师张守成,则是主管唱赞导引,是张异的副手。
    除开三大师之外,按照《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的规定,授箓仪式中,还要有十五个箓坛执事,负责授箓各项事宜。
    诸执事分别为高功,监斋,都讲,侍经,侍香,侍灯,知磬(知钟),炼师,摄科,正仪,监坛,清道,知炉,词忏,表白……
    相比较出马仙只靠大神和二神一阵吹拉弹唱就能完成的入堂仪式,道士的授箓仪轨可谓是界如尘世,条条款款多得烦人。
    这种仪式,基本每年都会开设一次,张之维也不止参加一次了,不过,除开初授箓的那次外,其余的他都只是在观礼。
    但这次,他要亲自参与了,只要他加授“上清五雷箓”成功,他就要换法袍了。
    按照仪轨规定,三品法箓的道士,就不能再穿这种蓝色的得罗法袍,得穿红色的都灵法袍,这是道教高功大法师的标志,以后出门,谁再叫他小高功,就不是谦辞了。
    人头攒动间,授箓大会的仪轨铺开,此刻,授箓院的正中,设一座法坛,法坛的形状为三层宝塔状,高三丈三尺,底部周遭则是九丈九尺。
    法坛的顶端,立一百尺高竿,高竿周身遍裹金箔,又悬挂五色彩幡。竿顶置一斗大玉珠,识者谓之“承天仙人引”,这便是主坛了。
    而在主坛两侧,各有一座副坛,副坛的建制规模略小于主坛,左边的叫皇坛,右边的叫度人坛。
    两座副坛一左一右,同等大小,高二丈四尺,周遭七丈二尺。
    而在二座副坛之前,还有五座分坛,呈五角星状,布于东西南北中,分别为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
    五座分坛依照仪轨而建,全都高二丈二尺,底座为六丈六尺,规模要比皇坛和度人坛这两座副坛小些。
    遵从《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的规定,这八座法坛上所放置的法器都是一样的,就连陈色品种都相同,只是主坛最大,鹤立鸡群,皇坛和度人坛次之,其余五坛再次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