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 第771章 尚公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71章 尚公子
    韩非并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与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早在新郑,便有过一场隐秘的见面。
    另一个卫庄不会说这么无聊的事。
    尤其是史书上也写了韩非的下场。
    很多事,重要的是过程。
    可也有很多事,只需要一个结果。
    韩非的结果是他入秦,而后死了。
    所以,他究竟是为何入秦,又是因何被论罪而死,死在了何种手段下,另一个卫庄都不想把这些毫无价值的情报写在那张珍贵的信纸上。
    且,不管是哪一个卫庄,他们都是一样的冷淡性子。
    写封信通知一下这个韩非。
    已经算违反他的做人底线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明白世间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故此,此韩非也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彼韩非,他这个“彼卫庄”能写信提醒这个“此韩非”可以说是看在自己认识的那个“彼韩非”的面子上,把凡事都事无巨细的写在信上,也许是好意,却也真有点看不起韩非智商的意思。
    因此,只翻史书的韩非并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对手、也是其余五国的对手、一位前无古人的帝王、青年始皇嬴政,也在这只拜访韩国的使臣车队里。
    不过,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做什么。
    他与嬴政是同一种人。
    不仅如此,还很钦佩嬴政。
    他们之间,是伯牙子期之交,哪怕此前二人从未见面,他也发自内心的认可嬴政一统天下的手段,及,一统天下后,展现出的治国之术——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很多很多,而嬴政也从他著的书里看出了他的法,那是一种最适合在一统天下后推行的法,因为秦国是军功制,与其一并诞生的是商鞅之法,也就是商君之法,虽说法理无情,可商君之法只适用于春秋战国,从古至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法也一样,若非他们彼此的立场,一个是韩国九公子,一个是秦国君王,他们也许会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乃至执政时的默契搭档。
    可惜,他们终究受限于立场。
    一个是韩国王室之子。
    现如今,已成韩太子。
    一个是秦国傀儡君王。
    现如今,是潜龙在渊。
    故此,哪怕没有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因素,他们也都不认为,杀了一位嬴政或一位韩非就能改变这狗屁的世道。
    他们是应劫而生的人。
    “宁可以这世道为棋盘,七国为子,厮杀个你死我活,也绝不会以人为子,行那目光短浅的刺杀之举,令这天下再如春秋战国般的乱上五百年!”
    “我有扫平乱世之能。”
    “他有治理盛世之才。”
    “若他能战胜我,也就证明他亦有扫平乱世之能,这天下,便是我拱手相让,又有何不可?”
    “若我能战胜他,也就证明他只有治理盛世之才,术业有专攻,当以我主他辅之势定天下!”
    王宫外。
    车厢里。
    青年嬴政跟盖聂聊着天。
    李斯进韩国王宫拜访韩王了。
    别看六国联军伐秦。
    在这个时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习俗人人遵守,这并非一种陋习,而是一种尊重,意思是——有种你就放马过来,我还不屑杀你一个势单力薄的使者,搞的好像我很没格局,很没肚量,眼里容不下任何持反对意见的人一样。
    说白了还是要脸。
    也正因如此。
    别看六国咬着牙跟秦国打。
    秦国使者依旧敢大摇大摆的登上六国朝堂发表意见。
    而六国使者也依旧敢大摇大摆的登上秦国朝堂发表意见。
    且,随着时间推移,战局也愈发变的复杂化。
    尤其是刘邦这个老流氓。
    一听隔壁的秦国跟六国掐架。
    立马支援六国粮草。
    故此,格局也就变成了:大魔王嬴稷统治下的虎狼秦国+秦始皇嬴政统治下的大秦帝国→如今青年嬴政统治下的秦国vs被虎狼秦国压的瑟瑟发抖的六国+大秦帝国中坚持复国的六国遗民+刘邦统治的汉朝→青年嬴政所处时间线的六国。
    被箭头指着的,是战争的主力。
    两个阵营的厮杀也是在这两个主力的世界里发生的。
    其余的,都只是提供一些帮助。
    主要是世界与世界都闭关锁国。
    越强的世界越是如此。
    就像上述所说的几个秦时世界,只有陆地神仙与一些特殊的存在,能介入这几个秦时世界,故此,支援一些粮草、武器、被服就已经是尽力了,指望着以上这些帝国王朝往这片战场上倾注十几万或几十万军队,根本不现实。
    别以为这些帝国都是好心思。
    也许秦国那边的心思能干净点。
    可六国这边……说什么支援物资,还不是想把战火继续放在秦时世界这边的土地上燃烧,主打的就是一个死道友不死贫道,别管打的如何惨烈,死的又不是我的子民,后面或许还有世界意志做推手,想用这种方式抑制此方世界回收气运之举?
    真相是什么,谁知道呢?
    反正现在是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双方在前线都杀红了眼,就像白亦非班师回朝,别看他好像很轻松的班师回朝了,实则,韩国早就强行抽出来十万大军顶上去了,始终保证前线不出差错。
    故此,人手不缺。
    项燕放人也就很痛快了。
    且,战争,本就是一个极度考验士卒心态的活,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热武器时代的新兵都有被吓尿裤子的,冷兵器时代的新兵更是如此,不轮换一下,任何一位将帅都怕麾下炸营。
    松弛有度,方为世间至理。
    故此,李斯作为秦国使臣,游说韩国的意图就是议和,不仅他如此,前往其他五国的秦国使臣拿的剧本跟他一样,都是想跟六国先议和。
    前线压力太大。
    六国这边挤一挤,还能轮换。
    秦国那边是真的一点都轮换不了。
    八十多万大军。
    一次轮换个三五万。
    可能一场大仗打下来就没了。
    这三五万填上去,只能补个空缺。
    且,他们面对的还是李牧。
    这位赵国的武安君。
    项燕这边是能稳着打,所以,韩国才有轮换的能力,可李牧那边是往死了打,即便由王翦坐镇,也在赵边骑的穿插战术中连连吃亏。
    两边恰好反过来了。
    六国这边,李牧主攻,项燕主防。
    秦国那边,王翦主防,蒙恬、李信等人主攻。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李牧给了王翦很大压力,因为两人的水平差不多,可项燕这只老狐狸,却靠着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时不时就打蒙恬、李信等人一个反突击,搞的蒙恬、李信这边不敢轻举妄动。
    己方进攻点被限制住了。
    己方防御点限制不住敌方进攻点。
    那么,也就只能被狠狠的蹂躏了。
    六王之约,秦国上下都知道,但虽说是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可是,任何坚固的堡垒都可以从内部攻破,包括李斯在内的六名秦国使臣,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找到六国中的一个突破口,只要其中任何一国有稍缓攻势的态度,他们就能借此做文章,把岌岌可危的局势扳平。
    而对于青年嬴政而言。
    来见见这位在史书中并未写明是因何被自己问罪斩杀的志同道合者韩非,也就成了顺手而为之事。
    不过,他现在不叫嬴政。
    对外,应叫“尚公子”才对。
    明明是尚公子来见韩非……跟我嬴政有什么关系?
    求订阅··*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