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重生之代玉 作者:鸡丁爱马甲
第八章 鄙宅自珍
红楼重生之代玉 作者:鸡丁爱马甲
第八章 鄙宅自珍
景润坊在锦城的东边,不像明绍坊那么富贵,也没有风吟坊那么低贱。这里住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殷实商人,一类是暂时没做成大官的读书人家。换句话说,是中产阶级的聚居地。
有些人家衰败下去,从东边的景润坊落败到南边三教九流聚居的风吟坊、又或北边种田耕地的学森坊。他们的宅子就空出来了。
还有一些人家往上攀高枝儿,在南边的明绍坊有了位置,原来景润坊的宅子也就闲了,或是租出去,或是请人看着、白空着,或是索性卖去。
林代买的宅院,是第一种。
并非谢家那种顾盼自雄的豪宅,但也很体面,铁皮包的大门,青石砌底泥灰塞缝的红砖墙,墙头露出大蓬的夹竹桃,印在明信片上都不逊色。林代搬进来时,看见有只小狗正钻狗洞,姿势熟练,见新人来,吓得撒丫子就跑。易澧想追,一犹豫,已不见了小狗的身影,兀自满脸眷眷。林代莞尔,吩咐:“墙里放些肉。它再来,就留它给小公子玩儿。”
下人答应着。
林代神清气爽:如今总算有了她自己的宅子。她做主!
宅子是几十年前修建的,旧是旧了些,但结实,而且宽敞,高大的青松与屋檐相齐。簇簇梅花点缀其中。
原来的宅主听说要接手宅子的,是传说中的离城林姑娘,顿时想不卖了,改卖为租!这样,每次收租金时,也许有机会接近接近林姑娘。居间人一眼看穿他的小心思,告诉他:别做梦啦!
林姑娘是没什么钱了。但已经严令身边的嬷嬷,转吩咐居间人,屋宅大小不要紧,一定要结实,而且哪怕亏了吃穿,把手头的钱都拿出来买房,也一定要买断契。而不愿租房或者分期付款。就因为她未婚女子。带着弱弟,怕有口舌是非,所以门墙要紧束。不愿与外人多交通,更不愿给自己找个房东。
“你要是不卖,我们就找别家了。”居间人跟这个房东说。
房东长嗟,拱手佩服林姑娘的冰心高节。把房契卖断了。
早在这之前,就有个做仓储生意的、不大不小的商人。不声不响地租了旁边的小小院落。与这所老宅邻着墙。
林代搬进来之后,嬷嬷去邻家乞火。
这时候没有打火机,甚至没有火柴,比较常用的点火器具是火石、火镰。对于古代人。用这些东西点火显然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一般人家会留火种。当火种灭了,到邻居家问问有没有火种,可能比自己再生个火还更容易。当然。这也是联络邻里关系的好方法。
一个年长的嬷嬷,带着个小丫头。到邻居家去了。两家离得这样近,门一开、一阖,就过去了。
那边的人殷勤迎接,给大嬷嬷行了个礼,给小丫头行了个更大的礼。
着丫头装束的年轻女孩子,点点头便算答礼。
英姑取出一个帷帽,给女孩子戴上。
所谓帷帽,是一顶添加了帽帘的帽子。作用是给富贵女眷遮着脸,不叫别人看见。那帽帘可长可短,短的及肩,长的可至踵,简直就是幅移动的窗帘,或者说蚊帐。
这一顶帽子,帽帘一直拖到地上。
为什么这个女孩子走过来时不过是个小丫头,进了人家的院子反而要戴上帷帽了?
她用粗陋的服装掩饰自己的身份,伪造出壮实的身段来掩盖自己原本纤妙的身姿,用垂落的假发辫遮盖自己的脸颊,抹了锅灰掩去柔腻的肤色。好不叫人认出她的身份:
林姑娘。
林代。
租下邻家院子的,当然也不是普通人。先来迎接的是一对女人,进退有度,像大户人家教养出来的。她们帮英姑给林代戴上帷帽之后,所谓的仓储商人迎出来,表现得就像个小伙计,而且是个终于见到大老板的小伙计,热情得近乎手足无措的,把林代迎进了内院。
崔双辉在这里迎候。见英姑服侍着林代来了,他兜头上前一个大礼,竟不觉老泪盈眶。
林代深深欠身还礼。
崔双辉简直要跪地上了:“老仆怎当得起姑娘这般大礼!”
林代道:“我替先母谢大管家守护这份产业。”
咦!不是说崔双辉携款潜逃了吗?谢云剑和周孔目他们拿到的帐簿也都显示,林家产业亏空了。怎的是崔双辉守住了产业?
英姑在旁笑道:“还请姑娘与崔管事进屋说话。”
崔双辉连声道:“是、是!”站着说话确实不妥。他将林代迎入室内。
门内陈设细洁,明窗净几,窗下一套榉木桌椅,旁边一只同样质地的橱柜,柜中有些画卷和塑像。
崔双辉高高举起灯,请林代赏鉴那些塑像。
都是泥塑,有老虎、娃娃、猴献桃等几种,皆取吉祥的造型,每种造型,大小、色泽完全一致。
“照姑娘的吩咐,模子已经成功了。如今已有十八种模子,还可再添。这是样品,请姑娘过目。”崔双辉道。
林代含笑。
泥塑是当今最重要的手工艺品之一。但要造一尊好泥塑,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所以“泥人张”等大师才会如此受追捧,身价千金。
一般来说,越是高档商品,越容易赚钱。林汝海与林谢氏当年,走的也是高档路线,不然也难以将林汝海推举上旭南织造的官职。如今大陵朝的高档市场,主要由两种商人把持:一种是官商,一种是戎商。
官商有官府做后盾,才能有更好的货源和客源,这且不消说得。就算林汝海,原本也在官场有人脉,经林谢氏帮忙做大之后,他自己直接成了官,这才叫修成正果。
戎商却是西戎来的。戎国联接着大陵与西方诸小国,将两头的货源运来运去的,最后发展出“戎商”这一大势力。如果拿一幅地图看,从戎境往大陵朝,可以看到一条大道,入境之后渐渐分散开,如大树的根须,深扎在大陵全境里。
商人们给它标了个名字:黄金之路。
异国交易,纸钞是难以得到信任的,铜钱也不行,真正实打实的,只有金银。金与银中,天竺等国远远更信奉黄金,戎境也尊崇黄金,不但奉神之物多是金器镶宝,妇女见面也以佩戴金器的多少来判断对方的地位,戎商将西域种种珍奇之物运到大陵朝之后,更愿意换金子回境,但是汉境流通贵金属还是以银两为主,精明的戎商便在生意中先收取银子,再兑换成黄金运回本境,对戎商攻击最激烈的汉朝官员,也是揪住这点不放,声称:“若放任戎商交易,则西边淫奇小物洪泄滥觞,而我金脉竭矣!”并把交易干道称作吸血要道,形容汉境金银源源不断西去,就像人的血液被怪兽抽干一样。当时还是先帝在位视政,即舒宗,为此下了一道政令,将戎境与汉境的贸易口收为一个,在这一个贸易口上严格检查登记,根据汉人的商品的出口额,来决定戎商的进口额,同时汉人商品的出口也要求戎人以黄金支付。这样一来,大贸易商的作帐工作就比较痛苦了。他们在汉境作生意时主要用铜钱、银两进行计算,在戎境则有戎境专门的铸钱、还有金银锭、甚至还有用牲畜、庄稼、甚至盐巴作计量单位的货券,这些乱七八糟的,在边境都要统一换成黄金结算,汉戎两地的黄金成色还不一样,这里头可做的手脚、可设的陷阱、可调的猫腻太多了!大贸易商跟口岸管理官员斗智斗勇了一番,最后还是大家都嫌麻烦,由大贸易商提出了个办法,当汉境这边结算时,换算成千足黄金,但不直接拿黄金给官员过目过秤,只是以家产为担保,会有这些黄金,末了戎境那边结算过来,有多少黄金,就跟汉境这边抵销,不足的部分,再拿现金补。汉家这边的官员一听,有可操作性,向舒宗上报。舒宗是通达体贴的皇帝,觉得可行,但要与戎境商议定了,两边共同监督才可以,否则只是纸上画饼。
当时戎王名为普巴荣,世称荣王,也是个传奇人物,不过那时候正为个小美人儿牵制了精力,不理政务了,近臣说啥就是啥。近臣说这样大家方便,荣王就挥挥手说:成吧!
于是就成了。几家大贸易商作的代金券,风行一时。戎汉贸易迎来的繁荣期,贸易口那条道路被称为黄金大道。后来荣王和舒帝都死了,贸易口也取消了,商人交易基本自由了。戎汉商旅还是主要在黄金大道上走,一半出自习惯,一半是这大道地理、商业位置综合起来看确实便捷。而代金券,发展为如今的宝票,各地殷实大商家都有联署发行,信誉特别好的,不但汉地全国通行,外国商家也都认。
锦城恰好在黄金大道的一条支路上。最知名的商家的除了官商之外,就是戎商开的“恪思阁”。这些大商家垄断了最精美的绸缎、最靠谱的古玩,等一切顶级高档商品的销售,一般人是难以争竞了。(未完待续)
第八章 鄙宅自珍
-
第八章 鄙宅自珍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