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资本帝国 作者:东人
第六百六十七章 惊叹的薄睿拓
第六百六十七章惊叹的薄睿拓
……
“华夏汽车市场确实如老板所说,未来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红星汽车具备成为华夏汽车行业巨头的所有潜力。”
顿了一下后,“当然,在焕发这股潜力之前,我们还要对红星汽车集团内部的一些情况作出整改。”
郭守云作出了一个安静聆听的姿势。
“首先是红岩重型汽车公司,目前在华夏山城和长安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山城的生产基地,是跟山城重汽集团合作,可以得到对方在技术、渠道和人员上的支持,再加上我们在变速箱、齿轮、火花塞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着重发展重卡业务,并着力于15吨,25吨,35吨,三个重卡细分市场的生产和研发。尤其是15吨重卡,目前是我们销售的主力,全年销售1.58万辆,占据华夏15吨重卡市场的40.3%,这个优势我们要保持。25吨和35吨两个市场,红岩汽车去年只有5823辆,以及2210辆的销量。比起一汽、东风这些传统大厂差了很多,以后这是我们着力加强的地方。”
“…红岩重型汽车长安厂,主要是在陕省汽车制造总厂整合宝~鸡车辆厂,联合陕省东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城卡福零部件有限公司,以及我们的红星的前身德隆集团,外加陕汽,联合成立的重型汽车公司。但比起山城生产厂,长安厂的核心是陕省汽车制造总厂和宝~鸡车辆厂,而这两家企业是华夏军用越野车生产工厂,在老板决定把这部分资产出售给陕汽,把‘铁甲’越野车的生产技术卖给东风集团后,红岩重型汽车长安厂的实力已经削弱了大半。因此我觉得应该长安厂应该放弃对重卡的生产,而是转而用现有的生产线和技术,生产大中型客车和中轻型卡车。”
毫无疑问,按照薄睿拓的规划,红岩汽车山城厂将是以后公司的重点,现在公司主力营收的重卡几乎都在这里生产。
不过如果郭守云记得没错的话,在后世华夏重卡生产品牌排名中,陕汽仅次于一汽解放、东风、中国重汽,排名华夏第四。相比之下,山城重汽连名字都找不到。
“红岩重型汽车公司进入大中型客车和中轻型卡车的生产我不反对。但不能把重卡业务全放到山城。原因有两点:第一,陕汽的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远胜过山城重汽,这里有足够丰富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便于我们生产和运营。第二,长安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高等院校6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6家,两院院士60余人,在校大学生120万人,每年毕业超过30万人。高校中有‘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相比之下,山城就差了很多。”
“薄睿拓,你也看过红岩汽车的资料,虽然我们现在在华夏重型汽车产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比起世界主流重汽公司,我们使用的技术都比他们落后了不止一代。以后红岩汽车想要占领国际市场,技术差距是我们不得不弥补的短板。而想要在汽车技术上有所提升,人才是第一位的。而长安在这方面的基础远超过了山城。而且除了科研人才,造车需要的技术工人,这里也足够丰富。因此,长安厂不仅不能够削弱,而且必须加强。不仅是造车能力的加强,更应该在研发上加强。”
顿了一下后,郭守云郑重交代道:“以后,红岩重型汽车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要占到总营收的10%。尤其是在发动机方面。”
在他重生前,中兴和华为,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充分证明了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前者被美国制裁,倒了大霉,股价和收入双跌。而后者却因为在5g设备上拥有太多核心技术,让美帝的制裁成了免费的宣传。原本只在华夏和通信设备领域具备知名度的华为,一下子在美帝的宣传下,成了全球闻名的通信设备巨头,而且越活跃潇洒。
没有什么例子能比这更让华夏人明白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了。
薄睿拓作为顶级的职业经理人,自然明白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对于郭守云的提议,他考虑片刻后,便点了点头。
“那么以后,长安厂就是我们红岩重型汽车生产、研发的核心所在。山城厂只做生产基地。”
“反正卖了越野车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后,长安厂我们已经是百分之百持股。虽然基础薄弱了一些,但也少了来自其它公司的掣肘,我们也能全心全意的投资发展。”郭守云道。
薄睿拓认同的点了点头。
“湘火炬的主业是汽配。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火花塞、活塞销生产厂家,中国排名第二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家,中国对美汽车刹车系统的最大出口制造商。火花塞等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但对比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等世界级的汽配巨头。湘火炬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生产的汽配零件不成系统,存在利润率较低,附加值低等问题。”
“因此,我认为湘火炬应该从单纯的汽车零配件生产,转向系统性的研发与生产,这也是国际汽配行业巨头的惯例。例如:我们可以从火花塞延伸到包括火花塞、高压线、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点火模块等零配件在内的整个点火系统;从齿轮、活塞销的生产延伸到包括齿轮、活塞销、连杆、曲轴、连杆瓦、曲轴瓦、活塞环在内的曲柄连杆机构,以及整个发动机系统;从空调压缩机延伸到饱含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空调管、蒸发箱、鼓风机、空调风扇在内的车辆空调系统。”
“系统性的研发与生产,能够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以及更强的行业影响力。而且,在这几个系统当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基础,展开也相对容易。因此,我认为湘火炬应该放弃非核心的汽配业务,主抓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点火系统、发动机系统、空调系统和刹车系统。持续的投入资金、时间和精力进行研发,并通过适当的国际并购,成为该领域世界级公司!”
郭守云点了点头,“零散且不成系统的汽配业务确实利润较低,而且不存在行业影响力。你对于湘火柜的改革意见,我完全同意。”
“红星汽车公司,目前我们有两个生产厂。第一个是位于鄂省孝~感的原三江雷诺厂,现在的红星汽车孝~感工厂,拥有生产15万辆轻型商务车的能力。如今已经被我们全面收购,百分之百控股。”
“虽然现在华夏mpv市场在快速发展,但对于轻型商务车的需求并不大,2003年同类车型的总销量为47.8万辆,其中包括进口车型。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孝~感工厂的生产线进行一定的改装,保留5万辆轻型商务车的生产能力,其余两条生产线改为生产罗孚75轿车的中国版。”
“至于浙省宁~波工厂,我建议把罗孚在英国长桥的生产线一分为二。保留5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余5条生产线,逐年搬迁。今年与明年搬迁两条,使宁~波工厂达到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然后视东星汽车集团的销售情况,决定剩余生产线的搬迁或者卖掉。”
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薄睿拓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即便他对自己的能力再有信心,也不觉得自己可以让一家家用汽车生产和销售几乎为零的汽车公司,在两年内成为销量超过45万的大型汽车集团。
郭守云能理解他的担忧。在外人看来,让一家从来没生产过家庭轿车的汽车公司,在一两年内,把汽车销量突破到45万,确实不太可能。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在郭守云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首先,罗孚汽车公司虽然现在破落了。但它毕竟是一家存在过百年,而且在欧洲拥有极高品牌知名度,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善的销售渠道的大型汽车公司。只是因为没有好的产品,让它看起来垂垂老矣,到现在几乎濒临倒闭,而且屡次被卖。
也许在外人看来,罗孚除了技术、厂房、销售渠道这些之外,已经完全没了价值。但在郭守云眼里,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他有通天的本领,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变出这些东西。但他却有本事在短时间内,让罗孚拿出好的产品。
在薄睿拓诧异的眼神中,郭守云起身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抱了过来。打开,简单的操作了几下后,朝薄睿拓招了招手。
“过来看!”
带着浓浓好奇心的薄睿拓依言而行,但等他站在郭守云侧后方,看清楚电脑显示屏的时候,瞬间瞪大了双眼,嘴巴成o型,满脸的震惊之色!
第六百六十七章 惊叹的薄睿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