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韦欢略一点头,正身合十, 向前跪倒,先还只是小声祝祷,诵得熟悉的经文, 声音便不知不觉地大了些,两眼紧闭, 入了虔诚之道。
门外有脚步传来,又重又急,不是她所熟悉的声音, 到门边时忽地停了,只有门轻轻地扣了一声,韦欢不理会这声音, 自顾自地祝祷念经,一卷念完,方又听见那脚步靠近,这回轻缓了些,到近前迟疑了一会,却终是沉沉稳稳地站到了近处,接着脚步的主人发了声,叫出了韦欢不大熟悉的称呼:“四娘。”
韦欢不喜欢这称呼,每被人唤,便好像父亲和崔氏还在一样,然而此刻她却适时地欢喜了一下,甚而主动地将手一抖,转身时声音中带着已习练过许久的惊喜:“六郎。”
虽已有过预料,真见到李睿时还是略吃了一惊——这人已老得不堪了,不是说须发或是皱纹,而是那股站在妻子身旁还不由自主地缩着肩背的畏惧,上次离别,李睿虽仓皇失措,却还是少年模样,扑在皇帝怀里喊娘的时候,也还有几分皇子的气概,眼下这些气概早已没了,只有一个孤单瑟缩的可怜身影。
韦欢不自觉地想起太平出掖庭的那天夜晚,那一夜太平寻不到她,独自一人失魂落魄地在幽暗的殿中站着,低头捂脸,形容萎靡,然而她的腰背依旧是直挺挺的,倘若时光真的是把刀,则太平的四年,便如琢玉之凿刀,将这小娘琢得晶莹润透,美质无双,而李睿的十数年,则更像是太平所说的杀猪刀。
韦欢看着李睿,终是说不出更多的谄媚词句,连本已准备好的眼泪都挤不出来,只好垂了头,压抑着声音,轻声道:“妾忘了,而今,该唤二郎。”
李睿伸出手,将韦欢的手一握,声音中欢喜多过惆怅:“序次不可乱,阿娘是天子,怎可再按从前的序齿?”
韦欢不自觉地生出些许恶心,不动声色地将手抽回去,伏身拜道:“是妾之过——二郎总算是回来了,妾日夜诵祷,盼的便只是二郎平安回来,幸得天佑郎君…”到此方挤出些泪水,越性做出哽咽的模样,李睿果然唏嘘不胜,亲手将韦欢扶起,开口道:“你的心我都知道。”四处打量一阵,见这佛堂甚是简朴,又更感慨:“苦了你了。”
韦欢低头垂了一会泪,怕做得太过,忙问:“二郎…见了守礼了么?”
李睿便一笑:“见了,阿娘…陛下因我久在藩地,又无府邸,所以才命我在宫中暂住。他却不好随意出入内廷,所以不曾进来见你——他长得比我还高了。”
提起儿子,韦欢便不自觉地笑起来:“他见二郎才是正事,见不见我,有什么打紧?”窥伺李睿的脸色,轻笑着道:“我阿姊呢?二郎怕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罢,怎么不见我阿姊?还有光仁和几个小的呢?”
李睿轻咳一声,道:“我奉密旨入宫,行程仓促,便将他们都留在城外了,高翁已遣谒者出去传信,时候已晚,今日许是进不来了。”
韦欢心中冷笑,面上温婉恭顺之态更甚,眉尖轻蹙,带出一股欲说还休的神情:“是么?妾本以为今日便能阖家团聚,阿家也念说,还从未见过小孙子和小孙女儿们——看来是要等明天了。”
李睿亦不自觉地蹙了眉:“阿娘念着光仁?”
韦欢扬头,勾起一抹笑:“傻郎子,阿家是做祖母和母亲的人,既大老远将儿子召回来了,自然是盼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好好地见上一见的——因事干二郎,我不敢妄自举动,但听上官承旨的意思,尚膳那里已备了饮馔,想必今夜里本是要有赐宴的,光仁他们不来,这宴怎么起?”
李睿便生出些懊恼之色,讷讷道:“我却没想到。”
韦欢安慰他道:“二郎也不要着急,他们明日再进来也是一样的,横竖只差一天罢,亲祖孙,怕什么呢!不过若是待到明日,来的人就多了,不像今日只是小家宴。我想想,武家几位表兄是必有的,还有安定阿姊——杨家几个和郑夫人说不定也会来…”
李睿道:“郑夫人?”
韦欢道:“上官承旨的母亲,虽未有明旨封诰,不过我们这里都喊‘夫人’。上官承旨正当宠,二郎不可怠慢了她。”
李睿吃惊地看韦欢一眼:“你的书信中并不曾说起这些…狄仁杰…咳。”
韦欢笑道:“我们往来的书信都赖信使传递,有时阿家思念儿子,也会讨去,添改些字句,这些私密事,怎么好直白地写在上面?狄公他们,便更不好与你说这些了。”
李睿沉吟片刻方笑道:“我离开久了,都中是怎样的情形,竟是分毫不知,怕还是要靠你带我认认人。”
韦欢柔顺地躬身:“妾在深宫,所来往的都是内廷妇人,外朝和宗室里的事,怕是帮不到二郎什么。”
李睿笑道:“正是要你带我认内廷这些人。”
韦欢含了笑看他:“二郎说笑了,眼下虽是女主当政,没有那么多忌讳,但内廷与外朝结交,说出来总不是什么好名声,二郎处嫌疑之地,避嫌远晦才是正理,怎好无端结交内人?”
李睿一怔,更摸了摸鼻子,讪讪道:“你说得是,若不是你,我竟险些犯了大错。”张开手便将韦欢一抱:“想不到你竟能为我考虑周到至此。”
韦欢挣脱不开,只能在他怀中一靠,斜抬起头道:“二郎是我的夫君,守礼的父亲,我为二郎考虑周到,不是天然分内的么?不单是我,太平她们,为着二郎的事,也是操尽了心,二郎这样见外,岂不是令我们寒心?”
李睿笑道:“不是我见外,是你阿姊多心,觉得分别许久,孩子们自小在外骄纵,礼数生疏,不知情形,骤然面圣,怕不讨阿娘的欢喜——她妇人家,久在藩地,情怯生畏,一时思虑不周,也不是什么大事。”
韦欢便猛地将李睿一推,正色道:“二郎这话万不可再说了!阿家是二郎的亲阿娘,光仁他们都是阿家的亲子孙,哪有为人子孙,因怕得罪母亲,便不马上前来看望的?若传出去,还不知外面怎么闲话呢!”
李睿面上变色,将手来扯韦欢,讪笑道:“四娘…阿欢,这事是我们想得差了…阿娘…阿娘她不至因这事便生气罢。若是生气…你要替我在阿娘面前多担待担待…”
韦欢缓缓地自他手中收回手,垂下头,低声道:“自己一家人,说什么担待不担待呢?只不过…眼下情势不比从前,二郎刚回来,什么都不知道,最好还是先安安分分,上孝阿家,下友弟妹,内修德行,谨小慎微,方是立身之道。”
作者有话要说: 啊感觉我已经要成仙了~
第456章 更名
我特地在家里住了一夜, 次日才进宫去,武三思也恰在这时候进来, 同来的还有他夫人, 以及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在宫门处碰见,少不得友好行礼, 行礼之后,却又各守本分,我不问他们两个宗室男子,怎么就从北门进了宫,而不大大方方去走南门,他们也不问我怎么这么晚才进来,还打扮得如此姹紫嫣红。
宫中安安静静, 与平常没什么两样,只是难得地看见了斛律多宝,她自做了闲厩使, 便甚少再管宿卫的事了,今日却带了两队五大三粗的壮妇, 持刀坐在廊下,见了我,矜持地一点头, 我亦只一示意便罢,眼将殿外一扫,发现除了我们, 尚有姆媪带着二男三女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娘已开始挽起发髻,次是一个十三四的小郎和一个相差不到一二岁的小娘,再次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娘,最末是个男孩,年才三四岁,五人都身着旧衣,虽也有绯有紫,与这殿中一比,便不免显得寒碜。
两个男孩的名字我知道,大名光仁,是韦欣之子,次名守忠,是李睿婢妾之子,李睿在藩地多年,音讯不与朝中通,儿子的名字司属寺还记得登册备查,女儿却永远只有大娘、二娘、三娘几字。
我们到门外时便已有内侍宣召,几个孩子比我们到得略晚些,正赶上传进,小三娘便不自觉地要随我们进去,那小内侍甚是倨傲地张手一拦:“陛下只传了梁王、长乐公主和魏王大郎。”
那小三娘便将嘴一扁,被她大姊一扯,方忍住不哭,却拿眼瞪人,武延基在旁哼出一声,武三思看他一眼,笑眯眯地道:“这几个想必就是侄儿、侄女了?你们稍候片刻,大歌自然要见你们。”
小大娘倒甚是乖觉,携着弟妹上前,一一叫人:“梁王叔,姑母,表兄。”她既如此,我们做长辈的自也不好太过冷淡,一番见过,里面已又走出人来:“陛下召庐陵王二郎、三郎和三位小娘子。”
我们这一群人便浩浩荡荡地进了殿,入内时方见里面人已不少,热闹分毫不逊于大时大节:母亲穿了家常紫衫,深紫间裙,懒洋洋坐在主座,婉儿衫裙款式,竟与母亲类似,只颜色淡了许多,母亲梳着大髻,钗环数虽不多,却也足以傲视殿内,婉儿则松松挽了个小髻,只插一只翡翠孔雀钗,佩浅色宫绦,净白玉佩,跪坐在侧,含笑听人说话,阿欢穿了浅紫上衫,鹅黄下裙,钗环平平,堪堪合郡王妃之身份,倒戴了一对漂亮的翡翠耳坠——是我亲为她挑的——陪在婉儿下首,面上亦带了恰到好处的笑,时不时地递个水、送个盘子,她们对面是着簇新王服、拘谨正坐、时不时凑出些笑容的李睿,李睿下首是满面春风,正和母亲闲话家常的安定——安定打扮得花枝招展,宛如出门踏青——安定之后,还有李旦夫妻和几个得宠的内廷执事,并武攸止之女四娘,武攸暨之次女等几个暂住宫中的武氏小娘,见了我们来,纷纷让出地方,将我拥到阿欢身旁,阿欢又让我到母亲前,母亲携着我的手,笑道:“明知你阿兄回来,怎么还约了人出去饮酒?饮酒也罢了,晚上怎么不回来?”
我道:“实不知阿兄是昨日回来,若知道,岂敢不辞了一切事,恭敬相候?”先向母亲一礼,又向李睿行礼:“是太平不好,阿兄原谅我罢。”抬眼时见他,不觉一怔,叫一句“睿哥”,他用力将我的手握住,叫“兕子”,说不出话来,只是眼中泛红,安定笑道:“许久不见,太平还只会欺负你哥哥!”伸手将我们两个的手牵住,扯到母亲面前笑:“阿娘快说说太平。”
母亲看看李睿,又看看我,笑说:“太平不要欺负你阿兄。”
李睿则讷讷道:“太平也是不知道…”说到一半,偷眼去看母亲,又缩了回去,我道:“阿兄都已原谅我了,阿娘就饶了我罢。”缠着母亲的手又笑道:“侄儿侄女们头次相见,阿娘给我留个体面。”
母亲便笑着横我一眼,转头去看那五个孩子,高延福忙将他们引上前来,参差不齐地拜见起身,安定先将光仁与守忠看了一遍,一手搂了小大娘,另一手搂了小二娘,一会又伸手去抚了小三娘的脸,啧啧赞道:“生得这样俊,果然是阿娘的孙女儿。”
母亲微微一笑,将众孙叫至跟前,一一问话,光仁生得十分俊俏,答话时亦倜傥流利,守忠便羞怯得很了,几乎便是守礼小时候的模样,那两个年长的小娘子都有些发怯,母亲问名字,都羞答答地道:“令柔/柔仪。”倒是小三娘不怕,挺着小脸道:“令婉。”
阿欢忽地便捏起杯子,小小地喝了一口水,母亲面上则有些淡淡的:“都是好孩子。”松了手,高延福会意,又将这五人引至旁座。
母亲向李睿一招手,李睿靠近来时将他的头一抚,摸着上面白发生处,轻叹一声:“以前看你不懂事,所作所为,颇有任性处,而今见了,倒比从前改好了,只不可以此而自满,尤当敦亲睦族,善修德行——毋辜负了你阿耶和我的期望。”
李睿本已眼中泛红,被母亲一抚,终是没忍住,抱着她的腿哭出声:“阿娘。”
他既一哭,阿欢与我亦只能垂泪,连那五个孩子也哭出来,李旦哭不出来,便低了头,跪在李睿边上,叫“阿兄”。安定抹眼睛道:“一家人团聚是大喜的事,怎么倒哭起来?你们哭也没什么,我这样年纪,被你们带起悲肠,岂不难过?”
这么一说,李睿方强止了哭,只跪在地上,仰头看着母亲哽咽,母亲一手抚着他的头,又叹了一声,手不自禁地向旁一抓,婉儿忙起身将手凑过去,稳稳搭住母亲的手,轻声道:“时候不早,该起宴了罢?”看母亲点点头,便向高延福使个眼色,顷刻便有人捧着盘盏入内,置下千金之席。我等以李睿为主,几番上前贺寿,诸武氏则以武三思为首,再四庆贺不止,其乐融融间,母亲携了李睿、李旦与武三思的手,嘱咐他们当如兄弟,互相爱敬,又叫安定、阿欢与我上前,命我们与武三思见礼,次后有叫了守礼兄弟与武延基上前厮见,将先前的话原样嘱咐一遍,我们皆信誓旦旦、此后当亲如一家,我说这话时心里发虚,不自觉地将眼去看阿欢,阿欢含笑看我一眼,向母亲道:“妾有言,既是一家兄弟,自当遵兄弟之礼,阖不以魏王大郎与我们大郎联宗,用同一字辈?女儿家们也同此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