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堂回到菜地里。
这一回他不用在荒草中埋伏着了。
反正天已经这么黑了。
而且身为农村孩子他明白。
乡下人三四点钟出来侍弄庄稼是常态,用不着躲躲藏藏
果然,等到三点来钟的时候。
各个地块儿里都开始有人忙碌起来。
李满堂就跨着自行车站在田埂上。
看着影影绰绰的农人们忙碌着,李满堂就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老家的田间地头。
跟着老爸老妈还有大哥一起忙碌着。
真想早点回家,看看还没老的老爸老妈们啊。
不过,眼下这个样子回家未免太寒酸了。
老爸老妈会难过的。
等春节吧,赚到钱了,再风风光光回去。
三点半左右的时候,一辆四轮车“突突突突”地来到西红柿地里。
几个农民开始往车上搬运西红柿。
二三十分钟就装的满满了。
这四轮车平时也就每小时二三十公里的速度。
骑自行车快点的话就能追上它。
可眼下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比较稀少。
它一定会开得比较彪悍,一小时四五十公里都有可能。
所以,李满堂得早下手,不然根本追不上。
李满堂四下打量一番。
田间出去有两条大路,一条通往村子里面,一条去往城里。
车子要是往集贸市场跑,肯定走去往城里那条路。
李满堂蹬着自行车先出发了。
走到半路上还不放心,又停下来回头张望。
那辆四轮车果然开过来了。
李满堂又赶紧使劲蹬车来到大马路上。
他特意找了个坑坑洼洼的地方等着。
因为四轮车拉着西红柿。
路过坑坑洼洼的地方不敢太快,除非他不过了。
刚喘息片刻,四轮车“突突突突”过来了。
果然,四轮车到了坑坑洼洼这里就降低了速度。
李满堂悄咪咪地贴了过去,一手扶车一手抓住了车后挡板。
车后斗里的西红柿是平坦的。
只有正中的位置摞着几只筐。
李满堂正好可以躲在后面。
就算司机看反光镜也不容易发现李满堂。
就这么搭着顺风车走着,一路上小风嗖嗖地吹着。
虽然是盛夏时节,也颇有些寒意。
大概是怕李满堂寂寞。
不时还来点小惊险。
一次,四轮车猛地急转弯,差点把李满堂甩到路边臭水沟里。
还有一次,四轮车骑着一块大石头过去,差点让李满堂撞上。
到了城里,车辆渐渐多起来,四轮车这才减慢了速度。
李满堂也轻松了许多。
此时,天也蒙蒙亮了。
车子最后在一片空地上停下来。
看来这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
李满堂跟旁边的人打听一下,这里叫“兴发批发市场”。
怕忘记了,李满堂赶紧记到本子上了。
那辆四轮车停下来没一会儿,就有小商贩过来打听价格。
趁着司机在忙碌着,李满堂拿出照相机先围着四轮车照了几张。
然后再把周边照了照。
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至此,李满堂这一趟三个任务都圆满完成了。
但或许还可以再进一步呢。
李满堂又跟那些买西红柿的小商贩聊一聊。
一连跟两个小商贩搭讪,都没理他。
第三个商贩挺老实,告诉李满堂他是ft区长园集贸市场的。
到了边儿上后,李满堂又拿出纸笔悄咪咪地记了会儿。
然后志得意满地骑上了自行车。
这会儿才六点来钟,直接到报社的话早了点。
他就慢慢溜达。
在路边喝了碗豆腐脑,吃了两根儿油条。
又重新上路,继续往报社溜达。
到报社时已经八点来钟了。
可报社这些家伙还没上班儿。
李满堂就坐在路边先在记事本上整理一下思路。
一直到九点来钟的时候,报社门口渐渐热闹起来了。
上班儿的、取报纸的来来往往。
李满堂正东张西望的时候,郝延突然来到了他面前。
“嘿!过来有一会儿了是吧?”
“是啊,坐了会儿……”
郝延打量李满堂的面容:“一宿没睡吧?来,赶紧到办公室坐会儿。”
来到隔断里,郝延给李满堂倒了杯速溶咖啡。
李满堂拿出照相机、装水的小瓶子,还有西红柿。
郝延招呼一名记者,让他把小瓶子送去化验。
然后埋头翻看相机里的照片。
不时点头:“好!从头到尾,各个阶段都有了。”
“对了,还有零售市场的走向,我也打听了一下。”
李满堂拿出记事本。
郝延惊喜不已:“太好了,你的表现都超过一些老记者了。”
李满堂摸摸脑袋:“我也不懂采访,就是瞎拍一气。”
“行了,你赶紧回去休息休息吧。”
李满堂刚要转身,郝延又拉开抽屉:“给你几本书看,没事学习学习。”
郝延拿出两本书,一本是新闻写作类的,一本是摄影类的。
李满堂一眼看到她抽屉里还有一本“穷爸爸富爸爸”。
就感觉跟发财有关,指一指说:“那本要是没用,也给我看看吧。”
郝延笑了:“好吧,确实没用,就送给你了。”
李满堂回到住处时,黄毓刚起来,手忙脚乱地摆弄炉子。
“我来吧。”李满堂挽起袖子。
“哇!大记者总算回来了。”
李满堂刚把炉子弄着了,黄毓就挥挥手:“行了,你赶紧睡觉去吧。”
可李满堂躺在床上却怎么都睡不着。
想来想去多半因为喝了点咖啡的关系。
从来没喝过咖啡,冷不丁喝一下,有点不耐受了。
李满堂就索性坐在床上翻看那三本书。
黄毓热好饭回屋了。
“你怎么还不睡,不困呐。”
“睡不着没办法。”
“吃点不?”
“不了,我吃过早饭了。”
黄毓吃完饭,两人又一起在周边转了转。
上一世,李满堂还没怎么到这边来过。
这会儿看起来这一带还挺好玩的。
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都在卖各种古玩字画、文房四宝之类东西。
周末的时候,还有人摆地摊儿,来来往往有不少老外。
李满堂知道,这里面肯定也有很多名堂,也有很多发财之道。
只是自己相关知识太缺乏,更没有本钱,眼下就算发财的路子摆在面前也没法去做。
第二天上午,李满堂精神抖擞地来到报社时,发现气氛好像有点不对。
李满堂来过报社好几次了,很多人都应该认识他了。
可这些知识分子比较冷漠,不会做出友好表示。
但这一次,李满堂感觉他们似乎在用眼神向他打招呼。
到了郝延的隔断里,她一脸的欣喜。
一把将报纸放到李满堂面前:“赶紧看看吧。”
李满堂打开报纸一看。
报纸最上面就是那个新闻。
标题又黑又粗:工业废水浇灌西红柿。
标题下面就是记者的名字。
本报记者郝延,本报实习记者李满堂。
李满堂喜出望外:“真给我署记者名了。”
“那当然了,你这么辛苦。”
“谢谢!谢谢啊!”
这篇新闻,不仅标题很大,面积也比上两篇新闻大多了。
看来,又有百八十元到手了。
“你家里应该没电脑吧?”
“是啊,没有。”
“那你以后用我的电脑吧,会不会打字?”
“拼音会点……”
“那也行。以后慢慢学着,不能老用笔写。写完了,我还得替你打一遍。”
“真给您添麻烦了。”
“没事儿。”
郝延四下看看,压低了声音:“你以后每天早上都可以过来,就说来找我。”
“好的。”
“这会儿没事儿吧?”
“没事儿。”
“那我领你出去溜达溜达。”
“好啊。”
郝延收拾收拾桌子背起了包:“走!”
两人一起向外走去了。
到了外面,李满堂还想去推自行车。
郝延却摆摆手:“咱们坐车去。”
说完,大步流星地向路口走去。
李满堂赶紧跟上。
在路口站了会儿,郝延抬手叫来一辆出租车,然后率先上车了。
李满堂也连忙钻进车里。
一边走着一边纳闷儿:这是啥节目呢?看来挺有逼格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